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海拾贝 > 银苑百花

说慎独

阅读次数:1712来源:农行遵义分行  作者:杨硕/蹇广宏  2015年4月24日
分享到: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微信

“慎独”是古代先贤倡导的一种自我约束的方法,被古人视为“自修”、“养心”的要诀,是儒家的道德观念和自我修养方法之一,而且是一种相当高的境界。《中庸》里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说不睹,恐惧乎其说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君子慎其独”就是说,君子在独处、无人注意的时候,也要小心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慎独”以自省作为起点和基础,强调道德修养必须在“隐”和”微”上下功夫。所谓“隐”,就是“最隐蔽的言行”,所谓“微”,就是“最微小的事情”。“慎独”说到底就是在无人监督、无人知道的情况下,也能严格按照道德原则办事,在社会公利和个人私利的对抗中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克制、自我完善,始终保持慎独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古人云:世之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古有柳下惠坐怀不乱、许衡不食无主之梨、杨震幕夜拒金。从古至今,慎独都是衡量人们是否坚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不仅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廉政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几千年前尚有人明白的道理,如今的人反而不能自持,可悲可叹!正所谓“公生明,偏生暗”。慎独不该只是圣贤所追求的至高境界,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践行,无论何时,身处何地,都要做到严于律己,”勿已恶小而为之”,想必就是这个道理。

“此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礼记·大学》)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所以,哪怕是在独处的情况下,也要谨慎小心,自觉遵循法度和道德。 表面上的君子好当,可表里如一,人前人后都一样的君子却难做,人生而有欲,这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在缺乏有效监督和制衡的权利场上,人人都面临着欲望的考验,多少人在这种考验面前败下阵来?究竟如何才能做到“慎独”?这就需要进行自我教育,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主题,加强党性修养,廉洁自律,反对和防止腐化堕落,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自觉经受住物欲横流,惟利是得的大潮。具体而言,要做到“十慎”,也就是慎始、慎终、慎权、慎欲、慎内、慎友、慎微、慎言、慎断、慎威。

“慎独”也是古代先贤追求修身养性的一种理想化境界,是高尚品德的精神追求,强调的是人的自觉、自制。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克己”、“复礼”的独特表现。正是这种克己复礼的文化特质,造就了中国人性格的内敛而温和,不似西方人的张扬和激烈。这种以自制为前提的道德约束方式,其结果是不定的,对于真正的贤人、良人,也许可以做到“十慎”中的七八慎甚至更多,而对于自制力不够强的人,也许连“四慎”、“三慎”都做不到。现在的社会充满了诱惑,我们的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如果本身自制力不够,再加上不法分子设下重重陷阱、布下种种迷阵,很容易滑向犯罪的深渊。从腐败分子的堕落轨迹看,往往也是从“独”时,“独”处不“慎”时滑向犯罪深渊的,一些腐败分子,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不注重为官的道德修养,面对各种私欲却没有“慎独”克己的能力。可见,“慎独”这种由内而外的道德修养的能力终究不是无限的。

追求“慎独”美好境界,需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情去培养自律的习惯和能力,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人人做到立竿见影。在现阶段,在提倡“慎独”修养境界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制度建设,靠完善的制度作为规范行为的根本保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也是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要求。邓小平同志说的好,“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因此,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制度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保证作用,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基本制度,推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改革和创新。加快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进程,完善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以制度为保障,提倡“慎独”修养方法,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在精神上有追求,思想上能自省,制度上重约束,一内一外,相得益彰,形成对不良现象和风气的“不愿为、不敢为、不能为”。注重培养“慎独”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情趣,讲操守,重品行,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在“慎独”精神境界追求中不断完善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