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协调服务 > 农民专业合作金融服务

与农同根 携手成长——遵义汇川农商银行创新金融扶贫共建美丽乡村

阅读次数:2186来源:遵义汇川农商银行  作者:王小勇  2016年2月15日
分享到: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微信

当下,正值全省上下轰轰烈烈掀起大扶贫战略热潮之际,2015年12月下旬从农村信用社成功改制的贵州遵义汇川农村商业银行,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彰显农村信用社作为一家地方金融机构存在的价值,继续高举服务“三农”的大旗,继续成为农村扶贫的金融主力军。

支持“三农”历久弥坚,信合发展与“农”同根。最近,汇川农商银行主动配合地方党政脱贫攻坚的大局,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对接汇川区组织部、扶贫办等相关部门,遍访贫困乡村调查,精准建档立卡,拟定扶贫工作计划,制定扶贫实施方案,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创新金融扶贫服务方式,创新金融扶贫工作机制,与各级各部门一道,同说“扶贫语”,同唱“扶贫歌”。

信贷支持产业扶贫

村民彭克华弯下身去,轻轻揭开金黄的稻草,再轻轻刨除黑黑的牛粪,密密麻麻的一条条红色小蚯蚓露了出来,在泥间蠕动。这些蚯蚓是钓鱼的最好诱饵,市场走俏,170平方米的方块地,一年下来有2万元的纯收入。年轻的彭克华养殖小蚯蚓,现在的规模已超过3亩地,一年下来一家4口仅此一项收入就有10万元。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蚯蚓养殖的原料是牛粪,牛粪又来源于彭克华家每年养殖的40多头育肥肉牛。加上出售商品肉牛,他家一年的总收入超过20万元。

几年前,这个家住汇川区泗渡镇观坝村的年轻小伙,家庭经济困难,东拼西凑结婚后欠下外债4万多元,成了名副其实的贫困户。迷茫之际,在农商银行(原信用社)的支持下,贷款6万元修圈养牛并延伸养殖蚯蚓,形成循环增收链。“这几年,贷了还,还了贷,我们家的脱贫致富离开不开信用社。”彭克华高兴地说。

“开乡村旅馆,50个床位,主要是夏天接待重庆客人,每年收入有10多万元。”家住红色胜地娄山关下板桥镇的陈正伟说,去年从农商银行贷款28万元,无论是过去的信用社还是现在的农商银行,这几年来累计得到了200万元的贷款,正是这一大力支持,全家人从过去一年收入1万余元到现在增加了10倍,脱贫致富过上了小康生活。

沿着董公寺、板桥、泗渡、高坪、团泽一线的城郊和农村打量,蔬菜、茶叶、花卉、苗圃、果园、烤烟、鱼儿、鹌鹑、猪牛羊、鸡鸭鹅、不断兴起的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以及红红火火的乡村旅游业,在小额农户贷款、信用贷款、“致富通”贷款等信贷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打通了千万农民的脱贫致富路。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以来,汇川农商银行按照省联社、市审计中心的要求,为全面做好金融服务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力度而推出的“特惠贷”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及农村经济组织贷款,无疑照亮新一轮农村“金融扶贫”的天空。

在团泽镇一个叫河包的乡村,大棚蔬菜、露天蔬菜把整个大坝点缀得生机勃勃。一批专业合作社、种菜大户和公司流转土地,带领当地村民种上的绿色蔬菜一批又一批销往重庆、遵义、贵阳等地。这个一度贫困的村庄,因菜而兴,走上脱贫的道路。脱贫的背后,离不开汇川农商银行的“金融扶贫”,仅2015年,这家银行就向团泽镇累计发放涉农贷款5300多万元。

时下,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汇川农商银行对符合“特惠贷”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条件的3380户农户进行了建档、评级、授信,一系列扶贫计划、实施方案和结对帮扶工作已全面展开,又一个信合“金融扶贫”的春天已然来临。

“信用款”助建“小康房”

一场夜雨之后,冬天清晨的松杉村寨,显得格外宁静。一色的灰瓦屋顶,一色的白墙,一色的棕红色花窗,一栋栋漂亮的“小康房”,在后山的白雾映绕下,在村前的叮咚流水间,硬是叫泗渡镇这个“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小康村寨,多添了好几分精气和空灵。沿着黑色的沥青路步入村庄,只见家家户户宽敞明亮,窗明几净,一改昔日破旧不堪、环境脏乱的景象,整个寨子相通的连户路上,村民们穿着布鞋悠闲地散着步,亦或发出开怀的笑声。来到村民冯焕吉家,一楼一底的小洋房,典型的黔北民居风格,镶嵌着木格窗子,室内摆着焕然一新的家具,房前的院坝铺着青石板,黄色的栅栏把他家围成了一个小院。“住上了漂亮的‘小康房’,离不开政府的帮助,感谢信用社的贷款扶持。”冯焕吉说,以前一家人住在四壁透风的危房,为修房子,花掉了多年打工的积蓄仍然还差一截,得到了信用社15万元的信用贷款,终于可以安居乐业。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中,松杉村这个小康示范寨的巨大变化,得到信用社的信贷鼎力支持,村民说起这个话题就赞不绝口。这个寨子里的51户人家,从信用社贷到了561万元建房贷款。

春节临近,村民冯焕涛正在打扫新修的房子,置办家具和年货,一家人计划着搬进新房过年,别提有多高兴了。冯焕涛告诉记者,以前他们三兄弟一大家子住在又窄又挤的土墙房子里,另外两兄弟分家后,他家在30平方米的旧房里住了很久,去年花了10万元修了一楼一底200平方米的新房,其中就有信用社3万元的信用贷款。行走汇川区城郊农村,黔北民居的新容新貌亮丽了村村寨寨,新农村建设正在改变乡村的一切,大量的农村建房消费需求得到了信用社的金融资金支持。在泗渡镇观坝村建兴、民兴、齐兴3个村民组,因成渝高铁需要搬迁的吕运发、吕运喜、姚克梦、吕绍霖等27户村民,分别得到了信用社10万元、20万元不等的信用贷款建房,告别了过去的“贫困居”,住进了移民新村,他们说“像在做梦一样”。“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原先的农村信用社还是如今改制而来的农商银行,作为基层干部,我们体会最深的是汇川区农商银行这家金融机构为‘三农’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同步小康的攻坚战进程中,他们倡导的金融精准扶贫又率先走在了很多金融机构的前列。”板桥镇党委书记彭正伟告诉记者,2015年,汇川农商银行板桥支行仅新农村“小康房”建设就放贷支持187户680万元。

“信合路”通幸福来

山路弯弯,隐于丛林之中。

站在汇川区高坪镇海龙囤村村口向上望去,一条满是新泥的毛路向着山上蜿蜒而去。冬天的风格外寒冷,20多个村民却挥汗如雨,干得火热。挖路基,运泥土,搬石头,砌堡坎……他们要赶在3月春耕前,把这条2公里长的“信合路”修通。

这些天来,让村民和村干部看到最多的、说得最多的是来自城里的“信合人”。省联社遵义审计中心的领导来过,汇川农商银行的领导来过,高坪支行的员工来过,扶贫挂帮的责任一直牵挂着“信合人”的心。由汇川联社刚刚改制的汇川农商银行,捐资20万元正在最后完善的这条“信合路”,在整合了地方政府项目资金和农民投工投劳的共同努力中,让与外界无公路连接、交通十分不便的小坪、岩上、中寨三个村民组103户人家400多位贫困村民,无不深切地体会到农村商业银行是“自己身边的银行”。

“路通万事通。路通了,村民出行方便了,山里的笋子、猪、牛、羊下山就方便了,生产生活资料的运进、农副产品的运出让村民们节省了时间,节省了成本,农商银行帮了大忙。”村支书曾正权说,这条公路是海龙囤村第一桩“精准扶贫”的大喜事。

“没有信用社的帮扶,我家养猪就不可能赚10多万元。”村民董明银很是感慨,路通了,又能贷到款了,发展的信心就更足了。

一条条有“形”无“形”的“信合路”还在贫困的村庄延伸。

家住海龙屯村岩上组的高坪中学高三女生赵小琴、赵小梅两姐妹,父亲残疾,母亲因病丧失劳动力,家庭生活困难,两姐妹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要照顾老人,承担家务,且成绩优异。省联社党委驻遵义审计中心工委委员、汇川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罗维了解情况后,对口帮扶赵家两姐妹,解决她们后续求学难问题,直至她们大学毕业。

最让村委会主任黄恩从内心感到高兴的,是农商银行帮扶海龙囤打造信用村。“信用村好比加快同步小康的‘高速信合路’,有了信用村这个牌子,村民们贷款就方便多了,发展产业也就容易多了。”黄恩从说,该村已有714户信用户,贷款达800万元,村里的烤烟、养殖、餐饮、乡村旅游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增收致富的路子多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加快了,海龙囤能从“贫困村”中“出列”了,“信用村太爽了。”黄恩从显得特别激动。

截至2015年末,汇川区现有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低保贫困农户等3964户13856人,汇川区农商银行对符合“特惠贷”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条件的1639户农户进行了建档、评级,对1528户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进行了授信,授信总额4088万元,对459户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发放贷款1698万元,涉及小康房、烤烟、葡萄、蔬菜、花卉、经商和消费等扶贫领域。

扶贫开发,对于长期以来扎根“三农”的汇川农商行来说,历来就有担当。当前,我们已积极行动起来,除了捐助区域内修路、打井、帮扶贫困户、结对帮扶务川一个贫困村外, 7个涉农网点统一部署,按规划有序推进,突出产业帮扶,通过金融和信贷引领,创新金融扶贫方式、扶贫机制、扶贫模式,充分利用好我们的平台,整合一切资源优势,把资金精准地用在扶贫的刀刃上,把功夫下在实实在在帮扶农民兄弟的困难中。

大扶贫战略的号角已经吹响,大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嘹亮,汇川农商行响应号召,抓好工作和落实,尽非常之责,用非常之策,举非常之力,创非常之绩,站在农商银行企业自身发展与农民脱贫奔小康的共同命运的高度,共克难关,齐步奔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