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0日,一年一度的“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在湄潭县隆重开幕,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及美丽的新农村风貌,湄潭吸引了八方游客前来感受圣地茶都浓厚的茶文化氛围。眼下正是采茶时节,在湄潭县各个茶山茶园里随处可见茶农挎着竹篓采摘茶青的忙碌身影,放眼望去,湛蓝的天空,林茶相间的生态茶园,三三两两的农房坐落其中,美景如诗如画。
湄潭县是贵州省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县,截至2016年3月末,茶叶种植面积已达60万亩,茶叶年产量达4万吨,年综合收入达50亿元,茶园收入达6000元以上。因茶闻名的湄潭,近年来获得“中国茗茶之乡”、“全国十大茶叶生产发展示范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全国重点产茶县”等多张国家级茶叶名片。并已形成除饮食之外,包括茶馆、茶歌、茶艺、茶旅游、茶摄影等集休闲、养性、娱乐为一体的文化特色。
茶产业的繁荣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作为扶茶助小“排头兵”的湄潭农商银行,一直以来坚持立足区域优势,优化信贷投向,通过信贷支持茶叶种植、茶青收购、茶叶加工等制茶各个环节,有力地促进了县域茶产业的发展。
鼓了茶农钱包
“顿顿红苕包谷饭,吃水要翻几座山,有才男儿往外走,姑娘不愿嫁进山。”这是当年湄潭县核桃坝村的真实写照,如今的核桃坝村户户有茶业、家家是小康。因茶致富的核桃坝,已成为“中国西部茶叶第一村”。全村茶园面积达7000余亩,茶叶产值达4100万元,人均茶业纯收入达4800元。
“我们刚炒了一批春茶,泡给你们尝尝!” 一大早, 湄潭农商银行南街分理处的客户经理到核桃坝进行贷后检查,来到老茶农何崇孝家里时,他正忙着给从重庆、成都来的客人们包装刚出锅的新茶。何崇孝热情的招呼着客人,两楼一底的洋房,一楼是乡村超市,里面摆满了包装精美的茶叶,每天都这样开门迎客,何崇孝经营着丰收的喜悦。
何崇孝从1981年开始与茶结缘,整整走过了35个春夏秋冬。谈及湄潭农商银行给予他的帮助,何崇孝激动的说道:“从茶苗种植、茶青收购到茶叶加工再到销售成品,没有湄潭农商银行的鼎力支持,我如今就没有这么悠闲的日子。”2009年年初,他从当时的湄潭县信合联社得到了人生第一笔贷款5000元用于购买茶苗,几年后开始搞茶青收购,再后来办起了简易的加工厂。每到阳春3月茶青采摘的高峰期,也是资金需求旺盛期, 1万元、3万元、5万元、10万元,在没有任何抵押的情况下,何崇孝凭着讲诚信、守信用,在湄潭农商银行年年贷款,贷了还,还了又贷。如今的何崇孝已拥有15亩茶园,加上自家的茶叶加工厂及超市的营业额,每年全家的各项收入超过20万元。每一棵茶树从育苗、栽种、施肥、剪枝的成长过程,每一片茶叶从采摘、收购、加工、运输、包装、批发、销售的各个环节,都与湄潭农商银行息息相关。如今他的三个女儿也做起了茶生意,每家都有20余亩的茶园,谈及“致富经”,小女儿何蒙雪说道:“是湄潭农商银行让我们做起了茶生意,当起了茶老板,没有湄潭农商银行的支持,核桃坝的村民就不可能因茶致富。”
这个有着868户、3600人的“中国西部茶叶第一村”, 如今建有茶园1.1万亩,拥有58家加工厂。截至目前,全村茶农在湄潭农商银行的贷款余额达7000余万元,且一直保持着零不良贷款的记录。
亮了茶企“钱”景
在湄潭县永兴镇德隆村有一家茶业加工企业,四面青山环绕,门前绿水长流。走进厂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栋典型的三层黔北民居,厂房机器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正在整洁明亮的厂房里加工着清香扑鼻的明前翠芽,这家企业便是贵典茶业有限公司。
该公司的法人名叫李元霞,2006年,二十三岁的她,中专毕业后一直在外打工,由于父亲不幸早逝,家里生病多年的母亲需要照顾,于是她回到了家乡。在与丈夫张应忠结婚后,家庭的重担落到了两个年轻人身上,母亲的医药费、嗷嗷待哺女儿的奶粉费,还有正常的家庭支出都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穷着思变。夫妻俩寻思着怎样才能改变现状。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为有丰富的茶业资源,夫妻俩就想到了搞茶业加工。认准了路子,资金是个问题,夫妻俩先是找亲戚朋友借,但东拼西凑也不到两万元,搭厂房、买机器、都还差点流动资金,于是又想到了向银行贷款,在几大银行都吃了“闭门羹”以后,夫妻俩心灰意冷,这时还未改制成农商银行的湄潭农村合作银行向夫妻俩伸出了“橄榄枝”,湄潭农合行永兴支行的客户经理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在做好调查报告以后,就让他们等待消息。没抱太大希望的夫妻俩在几天以后,拿到了人生的第一笔贷款2万元。夫妻俩高兴得合不拢嘴,有了资金,茶业加工厂就开始投产,尽管这一年只挣了几千元,但夫妻俩的生活总算有了盼头。就这样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白驹过隙,岁月更替。在李元霞夫妇俩的创业路上,湄潭农商银行的信贷扶持却没有因为时间而中断,随着贵典茶业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湄潭农商银行对其授信额度也在不断增加,2013年,贵典茶叶公司更名为贵典茶业有限公司,正式告别了小作坊模式,进入公司化经营,由于规模逐步扩大,所需的流动资金也就更多,2015年春茶上市前夕,为解决其融资需求,湄潭农商银行在详细调查了解情况后,为贵典茶业有限公司发放了全县第一笔“黔微贷”小微企业贷款,金额为100万元,这一年,该公司销售额达800万元,产品远销成都、武汉、西安、上海、天津等地,辐射带动了周边300多户农民的增收致富,2000多亩茶园原料的加工。近期,湄潭农商银行又为该公司办理了200万元的企业信用贷款,及时满足了该企业在茶青收购季节的流动资金需求。
长期以来,湄潭农商银行紧扣县委、县政府发展战略,积极支持茶企建厂、购置制茶生产线设备及满足茶青收购流动资金需求,截至4月末,湄潭农商银行共计信贷扶持茶企28家,贷款金额为2.3亿元,余额达1.7亿元。
兴了乡村旅游
进茶园、品香茗,游最美乡村,在贵州茶“一节一会”期间,湄潭共计接待游客10余万人。近年来,湄潭农商银行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旅游强县”的发展战略,重拳出击,通过加大对旅游资源开发的信贷扶持力度,原来的传统农业大县逐渐转变为旅游重点县,原来破旧简陋的老村屋变成了“雕花窗、穿斗枋、坡屋面、白粉墙”,村民家门口变成了景区,全家过上了小康日子,获得感与幸福感与日俱增。
走进翠芽27℃景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田家沟、核桃坝、“七彩部落”等一批看有形象、学有榜样的黔北新农村示范点呈现在世人面前。一直以来,湄潭农商银行通过信贷支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助推湄潭实现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县向文化旅游经济强县的跨越目标。一是以创建农村金融信用县为契机,以信用工程为载体,在县域行政村全面开展农户建档评级工作,通过给予农户合理的综合授信额度,对全县118个行政村113943户评定信用农户99007户,信用农户授信总额达41.18亿元。信贷支持全县新(改)建黔北民居累计达51820户,截至2016年3月末,累计发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贷款14.37亿元,贷款余额11.52亿元。二是积极融入县域主导产业信贷服务。“四在农家”,“富”字当先,产业为本。湄潭是典型的内陆农业县,农业产业主要以发展茶叶、烤烟、辣椒、精品水果、优质稻等特色优势产业为主。近年来,湄潭农商银行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号召,加快发展绿色金融,通过扶茶助企的方式,带动大旅游产业的兴旺。截至2016年3月末,湄潭农商银行累计信贷支持县域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24家,累计发放贷款金额6.89亿元,贷款余额2.94亿元;三是参与全县320个相对集中的自然村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并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小青瓦、坡屋顶、转角楼、三合院、雕花窗、白粉墙、穿斗枋”七大核心要素和设计的20余套黔北民居建房图纸,对有信贷需求的农户逐户开展走访调查,重新建档评级和授信,发放无需抵押担保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满足“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点农户建房和房屋改造信贷资金需求。至2016年3月末,湄潭农商银行累计发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贷款14.37亿元,贷款余额11.52亿元。资金有了,产业链条也形成了,发展旅游的路自然顺畅。
圣地茶都,信合留香。近年来,湄潭茶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湄潭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在引领黔茶出山的进程中,湄潭农商银行通过不断创新信贷产品,加大对茶产业的信贷扶持力度,及时为茶企和茶农解决了资金需求,为绿色信贷的发展按下了“快进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