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其道而行之,虽劳不至;非其有而求之,虽强不得。知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是以远害而名彰也。故君子行廉以全其身,守清以保其身。——东汉•马融《忠经》
廉洁是什么?我想,看看黄大发书记的事迹或许会知道答案。
黄大发曾任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大队大队长、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三十多年来,他率领当地村民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建成一条跨3座大山、9个悬崖、十多处峻岭的“生命渠”,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为改善山区群众用水条件、实现脱贫致富作出突出贡献,被誉为“当代愚公”。
走进黄老支书的老屋,大门上一副对联格外醒目:处困境劈山造林筑富路,逢盛世饮水思源谢党恩,横批:不忘初心。看到我们,黄老支书的老伴徐开美热情的招呼我们进去坐,只见黄支书家中只有几件简单的家具电器,唯有获得的“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七一勋章”等荣誉证书、锦旗挂满了一墙。“来吃水果,小姑娘”还没见人,就听到一声浑厚的问候传来。我们一转身,只见一个身高约一米六的老人满脸笑容的站在门外,穿着简单的棉布衣服,脸上的皱纹深嵌进皮肤,黄支书和蔼的和大家打招呼,让人感到特别的亲切。面对一墙的荣誉,八十多岁的黄大发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要骄傲,要虚心,村里还有贫困户,我要带头,继续把工作干好,不能做官当老爷。”
“修‘天渠’的过程很艰辛啊,但我入党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是为了个人利益,再苦再难都要带领村民们干下去,但我修‘天渠’的时候,给自己最低的要求就是记清每一笔账,公家的财产分文不取。”2021年7月29日,黄大发老支书在给农行播州支行员工讲授党课时说道,员工们深受触动。
黄大发有一件已经洗得发白的灰色外套,在草王坝村,人们还能看到他时不时穿着这件衣服给客人讲述修渠的故事。家里人多次劝他将这件衣服丢掉,黄大发总是说 :“衣服没破还能穿,丢了怪可惜的。”家里人说衣服虽未破,但已经很旧,不能再穿了,黄大发就一脸不高兴的说道:“我们农村有句话叫笑脏不笑穷,只要穿着干净得体,哪个会说你?”
作为水渠建设指挥长,修渠资金大都经过黄大发的手,但他始终不忘清正廉洁,坚持把钱用在刀刃上,从不舍得乱用一分。修渠时,黄大发经常到镇里办事,住最便宜的旅社,吃最便宜的泡粑充饥。车子拉来的水泥堆得像山一样高,自家灶台坏了需要一碗水泥,黄大发坚决不拿。因为黄大发的“抠门”,老伴徐开美也斥责过他:“他当村支书几十年,除了墙壁上贴满了的奖状,没有沾上一丁点儿好处。”
黄大发一直都在想着如何带领村民致富,他自己的生活却过得如同清澈的渠水,勤俭朴素。据村民透露,2018年3月以前,黄大发一家住的房子梁柱已经有些倾斜,但在2017年实施危房改造项目时,黄大发都会要求让给别人,2018年,黄大发旧居被征用作为文物进行保护,他们一家才搬出来,在旧屋后面新建了房屋,如今,老两口靠务农为生,生活依旧很朴素。
黄大发在成名之后,依然坚守着当初修渠时立下的誓言,带领村民继续奋斗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在他的带动下,团结村的辣椒和柚子两大产业,已成脱贫攻坚重点产业。
廉洁是什么?廉洁是一种魅力、是一种坚守!守住一份廉洁,不仅体现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更是体现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正直品格。黄老支书一生无悔奉献于草王坝村,36年,黄大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为民服务、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政治品格,以愚公精神打造一条引领脱贫致富的“大发渠”,这种精神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