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报告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或审计方案对被审计单位、对象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就被审计对象在单位内部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出具的评价结论以及评价意见。
作为行社内审部门,如何才能将被审计对象、被审计部门的审计结果更全面、更客观的表述出来,形成一份有质量的审计报告呢?
一是找好问题依据,写好工作底稿。有的报告洋洋洒洒,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什么都是重点,又什么都不是重点;有的审计报告详略不当,如与审计事项无关的内容过多阐述在报告中,冗长而无章序。而如何避免报告长而杂,细却无重点呢?主要在于工作底稿的完善,审计底稿是对检查情况的描述,对审计存在问题的具体说明,如果连检查的情况都不能完整叙述清楚,那么在审计报告对问题的归纳和总结中就会存在问题归总不正确的情况。而归纳好问题的关键在于问题来源的法律、法规、制度等规范性文件依据,由此,在审计底稿真实、完整、详细描述这一前提下,撰写审计报告的人员再根据上级领导要求,在考虑报送对象、报送目的等原则下,根据重要性、重点性、客观性原则,对被审计对象、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问题进行归纳汇总,择取可报告内容,对内容进行合理性的措辞表达。
二是突出重点,重视审计评价和建议。内审部门的个人审计报告,由于审计量、审计目的等原因,造成大部分审计报告的审计评价和建议大都千篇一律;专项审计由于在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重点的专业性上比人员类审计稍强,故审计报告不论是从审计问题的描述上还是审计的评价建议上,质量要更进一层,但是也存在审计评价和建议不够专业、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故,一是审计评价要客观适当,具有综合性、针对性、专业性,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对被审计对象或部门要用事实说话、数据说话、问题说话,避免空洞无物,大话套话,要依据审计发现的问题以及各部门、各条线的考核情况进行客观评价,而不是仅仅依靠被审计对象阐述的“光鲜亮丽”的大话而照抄照搬。证据不充分、不明确的坚决不随意发表评论。二是重视审计建议,审计建议必须杜绝所有人员一个模板写到底的格式,审计建议应在审计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建议,对审计存在的问题应如何改善提出合理化、客观性的建议;审计建议的角度可适当站高,脱离出被审计单位或对象这一单一层面,可站在联社层面或上级层面对相关专项类审计、人员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建议应真实、可操作,切忌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三是规范格式,文字简练明确。首先要符合公文最基础的格式这是毋庸置疑的,连基本的大标题、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等的字体格式都不清楚的话,那这个报告首先从外形上看就是不合格的。其次是文字简练明确。什么是简练?在我看来,简练就是主次分明、繁简得体,能短则短,能用两个字表述清楚的问题绝不用两句话来表述;而明确就是通篇篇幅,各个报告模块的表述要有依有据,不能说无依据的话,对需要数据支撑的,报告中也可适当增加图表、坐标图等形式进行附注表述。当然,审计报告的种类有很多,高管经济责任类、经济绩效审计类、财务报表类等其他审计报告的内容虽有所不同,但最基本的原则我认为也应该符合以上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