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信息 > 会员动态

双四十记——改革开放四十年与我家的“信合”四十年

阅读次数:2315来源:习水农商银行  作者:刘斯苏  2018年11月6日
分享到: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微信

熊家坝·四十记

我的母亲出生在贵州遵义的一个小村落——“熊家坝”,外公是老一代“信合人”,也是支撑着一家人的“脊梁”。尽管外公整日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在外奔波,但饥饿和贫穷仍然填满了母亲童年的所有角落。

那时候路不好走,也不相通。外公走乡窜户,所有的家当全都背在身上。每天清晨出门,何时回家却是未知数。泥泞的双腿、汗湿的衣襟、翻烂了的账本和家里需要养活的妻子儿女,在外公为农信社“开天辟地”的时候,我的母亲和她的兄弟姐妹,从小便被他们的父亲教导“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他们想要过上不被饥饿所困扰的生活,他们甚至想要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牙刷,他们想从“熊家坝”走出去。十几公里乃至几十公里距离,从“熊家坝”到县城,交错的田埂和崎岖的路途将“熊家人”的梦想困在这方圆之中,让他们上下求索了一整个青春。可在这期间来回翻越的不只是他们,还有以步丈量了四十年的政府和国家。

我对于熊家坝,只有回忆里想起模糊的小时候,木头房子和奔跑的田埂以及外婆温柔的叮咛。如今再回去,“路”不在了,“家”也不在了——平坦的柏油路和整齐漂亮的小楼房将仍旧留在“熊家坝”的人们的生活规划得现代而美满。

蓝天依旧,但天空下的人却不再被饥饿和贫穷困扰,在瞬秒间便能知晓天地,了解过去。

三代信合人·四十记

外公时常给小辈们回忆他曾经的岁月。

作为老一代信合人,他们的工作就是用一撇一捺去记录农信社的不断壮大,用一步步脚印去开拓出农信社的天地。过去的业务操作都要自己手工完成,记账、出账;所有客户也是自己一家家地拜访。他们没有宽敞明亮的营业厅,没有高效智能的办公设备,也没有温馨安逸的职工食堂、活动室和宿舍。他们有时候在外劳累一天后还要自己在老乡家里“找”饭吃。外公总是感叹着过去的不易,然后告诉父母这一辈以及我们这些小辈,让我们珍惜现在的好生活。

母亲是在二十出头的年纪带着刚满月的我开始踏上自己的“信合之路”的。从偏僻的乡下、简陋的网点到后来半自动化的业务操作和装了“铁栅栏”的柜台再到现在标准、规范的各项制度和明亮、大气的营业大厅,母亲用二十四年的青春见证了贵州农信的沧桑巨变,用二十四载的年华去奉献于贵州农信的迅猛发展。

在我进入农信系统工作后,时常向母亲诉苦,说工作太忙,自己一个人在外也很不适应。母亲就对我说:“既然你选择了这条路,那你以后就要坚持走下去。你要学会珍惜、学会感恩。你想一想我从前的环境,便知道你现在有多幸福。”

从外公自己用手用脚去沉淀的信合历史到我懵懂无知时那个需要母亲“自给自足”的乡下网点,再到后来我同小伙伴们在后院嬉戏、成长的几个网点,正是我的祖辈、父辈和无数个别人的祖辈和父辈们经历了四十年来的这些苦难和磨砺,才造就了我现在所身处的现代化营业大厅。

现在外公家小区门口就有一个农信营业网点,外公经常自己去那里办理业务,有时候不办业务也会去那里面坐着,看看来往的人。我时常会想,当外公坐在如今窗明几净的营业厅,取号、等候的时候,看着一批批客户的时候,他的心里在想什么,他是否想起了曾经的泥泞和辛苦,是否忆起了过去的雨水和奔波。

母亲对我说:“感恩苦难,珍惜现在。”,外公也同样如此。人们常说忆苦思甜,可曾经的“苦”有多浓烈却只有忆起来的人自己知道,所以这一路走来的人们才倍感珍惜。珍惜现在的丰沃,珍惜当下的幸福,甚至是珍惜如今的每一寸公路和每一块干净的地砖。

我也懂得感恩和珍惜。在无数信合人中,我们家的故事只是微烁一粒。从外公到母亲再到我,祖孙三代切割出自己的人生,零散却完整地“拼凑”出了属于贵州农信的改革开放四十年,用一言一行诵唱出了“走千寨、进万村”的《信合员工之歌》。

我会感恩,感恩一代代信合前辈为我们创造的条件;感恩外公、母亲从小让我耳濡目染,明白端正自己的重要性;感恩自己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贵州信合积极迎合时代发展潮流,农村金融、数字经济两手抓,奋勇奔向贵州农信的新时代的“好”时代。我也会珍惜,珍惜外公、母亲对我的教诲与期望;珍惜如今优渥的生活、工作环境;珍惜迅猛发展的大时代中所有让我成长的机会和挑战。

四十年前的风早已止息,但在风中的人们和他们曾经的故事却时刻被风拂过,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醒着我们曾经的刻骨铭心和现在的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