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金融危机已席卷了整个欧洲,蔓延全世界,金融危机逐渐演化为金融风暴……为应对全球化的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我国连续三个月内四次降低存贷款利率,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稳定国内金融市场。
作为农村金融机构,在面对严峻金融形势的情况下,我们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前进方向。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作为银行业机构,在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时,更有有责任、有义务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的紧迫感,创新工作方式,提升服务效率,提高防控风险能力和水平,实现持续、健康、稳健发展。
一、认清形势,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无可替代
农村信用社作为支农主力军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以来,各地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管理,转换机制,改进服务,把“推广小额农贷”作为支农工作重点,对地方农业经济信贷支持可谓是“不遗余力”。随着国有商业银行逐步退出农村地区,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农村信贷投放的主渠道,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供血主管道”。
二、实事求是,正确面对农村信用社发展中的问题
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下,加之国家对农村、农业、农民问题重视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但是,要进一步发挥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地方经济中的作用,我们一定要秉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科学发展观,尽快解决农村信用社多年来积累的各种问题。当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历史包袱沉重,人员结构不合理,业务技能和业务素质偏低,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在历年亏损挂帐和不良贷款两部分。
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农村信用社体系所面临的形势。一是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久拖不决,管理体系残缺不全;二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终极目标不明,农村信用社“商业性”与“政策性”的矛盾无法回避,始终在“是把农村信用社办成政策性金融还是商业性金融”边缘进行徘徊?
从商业化经营角度看,农村信用社是企业法人,应当自主经营。但国家却把农村信用社当作“政策性金融”看待,把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对象主要限定在“三农”领域。并特别要求农村信用社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而这些信贷业务大多数是政策性业务,本应由政策性银行承担。
为了对广大的农村提供金融服务,农村信用社机构完全按照行政区划设置,这与农村信用社的扭亏增盈目标是矛盾的。很多农村信用社网点由于服务面广、业务量小、经营成本高,导致亏损严重,按照商业化经营原则已无存在的必要;为了支农的需要,必须继续保留这些网点,但亏损不断增大的压力又使农村信用社难以生存。正是这些“非商业性”机构的普遍存在,农村信用社机构设置行政化与自身生存发展的矛盾日趋突出。
(二)是农村信用社自身在硬件和软件设施的问题
一方面科技手段的严重滞后形成结算渠道梗阻。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在硬件设施方面仍然存在巨大差距。计算机联网遥遥无期,大部分地方的农村信用社没有开通全国联行和全国银行汇票业务,更没有开通异地存款通存通兑业务,大大削弱了农村信用社的市场竞争能力。许多由农村信用社贷款扶持起来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因农村信用社结算不畅,最后不得不转向其他银行开户,造成农村信用社存款大量流向其他银行,又由其他银行贷向城市企业;造成农村资金流向城市,支农资金向非农产业转移,削弱了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的实力。
另一方面,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直接导致农村信用社管理水平低下,发展速度缓慢。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信用社员工多为农行分流而成,很长一段时间,一律实行人员“零增长”政策。加之农村信用社社会形象不够鲜明,优秀人才和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无法引进,现有岗位培训层次不高,针对性不强,形不成规模,人员素质难以提高。人员结构呈明显的老化趋势,相当数量的基层农村信用社难以选出合格的主任人选。由于农村信用社职工整体素质差,上级的管理意图很难完全得到理解和贯彻,就更谈不上新业务的开拓和管理手段的创新。
三、面对复杂形势,农村信用社如何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服务社会
(一)创新理念,树立全新的市场形象。沿袭多年的传统的经营观念严重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没有崭新的面貌,竞争激烈的市场是不会同情弱者的,农村信用社没有鲜明的市场定位,客户对农村信用社的认识就不会得到改变。目前,农村信用社普遍缺乏的是市场经营的先进理念,而理念创新是各行各业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国家在逐渐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也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新的改革方案陆续出台,可以说农村信用社创新理念、提升知名度,开拓市场的机遇正在形成,我们应抓住有利时机,定位于农村市场,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把金融创新提升到农村增强信用社竞争力和生命力的重要地位,积极探索金融创新的方式和品种。通过深入开展“农村信用工程”等创建活动,大力满足“三农”的资金需求,不断巩固和拓展信贷服务领域。只有在此前提下,农村信用社加快发展才会有坚实的基石,市场竞争实力才能得以不断增强。
( 二)是要全面实施人才战略,逐步提高队伍素质。在应对挑战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农村信用社在起点底、底子薄的基础上,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广开人才渠道,吸收急需的专门人才和既懂专业又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在能逐渐缩短与同行业竞争中的差距;同时要挖掘现有人才潜力,从现有人员中挑选不同学历、不同层面的人员,有目的地培养一批有真才实学、有发展潜力的后备人才。此外,加大培训教育力度,建立健全符合实际的培训教育机制,使员工在技术能力、经营能力、人际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得到不断加强,从而增加自身的价值,更有效地、创造性地工作。
(三)是要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农村信用社要想实现跨跃式发展,必须抓紧整合现有内部资源,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业务发展的科技含量,实现业务发展的流程化发展;要创新贷款方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社区居民、公职人员评级授信、个体工商户贷款进行规范操作;在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上,要筛选重点客户、黄金客户,根据不同客户需求,采取个别指导、一户一策,在保证有一定收益的前提下,积极为客户提供存贷款、结算、贴现等组合式服务,并实行有差别的利率政策,以稳住老客户,拓展新客户。
(四)是要进行改革,积极面对市场竞争。农村信用社的特点是点多、面广、分散,其服务对象,业务规模、运作方式、公众形象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要在坚持把农村信用社办成真正为“三农”服务的金融组织的前提下,寻求完善其体制并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途径。
在异常激烈的竞争下,农村金融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改革才有出路,在金融市场受到重创后,各金融机构与农村信用社在多个业务领域争客户、争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要守住自己的“地盘”并将其做大,就必须正确对待这场即将到来的竞争。及时掌握改革动态,使全体员工认识到,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将会愈来愈激烈,要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