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在我国,中小微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中小微企业不仅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更是激励创新、带动投资、促进消费的“生力军”,是中国经济的新引擎、新动能,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意在通过遵义市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现状,探寻金融机构如何发展普惠金融业务,同时有效识别和管理风险,增强风险管控能力,进一步加强对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探寻普惠金融业务健康快速发展的路径和方法。
一、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一)普惠金融政策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普惠金融事业,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第一次正式写入党的决议;2015年1月,《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分享雨露甘霖;2016年1月,国务院出台《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展普惠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7月,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意义,并且首次提出“建设普惠金融体系”,为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20年4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普惠金融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中的权重提升至10%以上,鼓励加大小微信贷投放。
(二)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信贷趋势
1.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增大
2013-2018年期间,全国小微企业贷款规模累计增加13万亿元,实现小微企业信贷规模五年翻番,平均增长率14.87%,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比例均在29%以上。
2013-2018年我国小微企业贷款情况
单位:万亿元、%
年度 |
贷款规模 |
同比增长 |
占全部企业贷款比例 |
2013 |
13 |
14.2% |
29.4% |
2014 |
16 |
15.50% |
30.4% |
2015 |
17 |
13.90% |
31.2% |
2016 |
21 |
16.00% |
32.1% |
2017 |
24 |
16.40% |
33.0% |
2018 |
26 |
7.00% |
32.1% |
2.信贷结构有所优化
分担保方式看,截至2018年末,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保证贷款、抵(质)押贷款占比分别为12.5%、35.6%和52.0%,其中信用贷款占比较2017年末上升6.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服务业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334 亿元,同比增长28.3%,增速较2017年末高 19.3 个百分点。
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信用生态环境不够理想
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和企业营商环境不完善,是制约持续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重要因素之一。
1.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亟待解决
企业的信用及经营信息对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至关重要,若能有效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将大幅提高银行融资效率与企业融资获得率。但大多是由于小微企业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导致银行机构获取企业信息的难度和成本较高。
2.企业诚信经营意识仍需提高
部分企业诚信意识不足,一是对于企业和个人征信不够重视,导致在银行申贷时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良信用记录;二是经营不诚信,偷逃国家税务,以致于银行机构对该类企业缺乏信任;三是在向银行申贷时提供虚假的经营数据和贷款资料。以上问题都会导致银行机构对企业的信任度不足,进一步加重了银行机构和银行从业人员“不敢贷”的现象。
3.竞争中性原则有待进一步落实
当前我国在落实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竞争中性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如部分行业准入存在限制、产权保护力度不足、国有企业拖欠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等现象均不同程度存在,民营和小微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仍面临隐性壁垒,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二)小微企业自身素质偏弱影响金融服务可持续性
一是相比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容易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周期的影响,自身抗风险能力比较弱。二是相比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治理结构不够完善,运营管理不科学,财务制度不健全,导致金融机构无法准确识别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三是小微企业管理者素质参差不齐,且逐利思想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盲目投资等情况时有发生。
三、促进普惠金融业务快速健康发展的策略及建议
推进普惠事业快速发展,首先要确保其可持续性,“普惠”不等于“公益”,对于商业银行,要实现普惠金融业务健康快速发展,就是要解决效率与风险之间的问题,两者之间相互对立,又密切相关。本文将重点从创新引领、市场规划、队伍建设、风控措施、机制建设等几个方面开展论述。
(一)创新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相关的讲话中曾指出:“发展普惠金融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解决普惠客户群融资难和提高金融服务效率还需从创新上下功夫。
1.通过与第三方合作推动创新
建立与政府的合作。政府在推进地方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统计、监管等职能,对于银行来说,一是要与政府就产业发展上紧密合作,获取区域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情况、获取优质企业清单、获取企业重要的经营数据,用于银行实现产品的创新;二是要通过政府平台公司提供保证担保、建立企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进行增信;三是若贷款发生不良,政府可通过自身的渠道协助处理企业资产,或是通过司法部分快速开展司法清收。
建立与担保机构的合作。大部分轻资产公司“融资难”主要是无法提供担保。因此加强与担保公司的合作是推动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借助担保机构为普惠客户群提供更宽泛的担保方式,解决担保问题。
建立与专业市场、交易平台等商业平台的合作。银企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无法有效识别企业风险,是普惠客户群在银行“融资难”的根本问题,所以研究如何能快速有效的获取企业的经营数据,是普惠产品创新的关键,通过与第三方的商业平台的深入合作,银行可以便捷的获取企业真实的经营信息,从而打通信息获取渠道。
建立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行业龙头企业市场地位高,一是可以通过龙头企业获客,同时获取其上下游客户真实的经营信息;二是对于条件成熟的产业链可直接通过供应链融资开展业务拓展。
2.通过金融支持区域特色产业推动创新
多年来,遵义市一直以白酒、卷烟、茶、特色食品、医药“五张名片”而著称,并重点打造遵义市“一县一产业”的轻特色产业体系。同时,为强化自身造血功能,遵义市政府按照“工业强市”的战略部署,探索形成“全市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破在项目,首要建园区”的转型发展基本思路,目前辖内全市已建成34个产业园区。
3.通过科技金融推动创新
由于银企信息不对称的原因,银行对普惠客户的融资以担保类贷款为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数据运用开始成为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的主流方式,也就是通常所称的“科技金融”、“数字金融”、“互联网金融”。
对于银行和客户来说,科技金融业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数据的获取上,目前各大银行对在推出自己的科技金融产品,是基于自身掌握的数据用于数据分析。如长期在该银行办理结算、代扣代缴、代发工资等业务产生的数据,这就将行外客户拒之门外的情况发生,所以如何获取数据成为科技金融创新的关键。
企业有价值的经营数据通常会掌握在市场管理者的手上,如税务局掌握企业的纳税情况、医保部门掌握了医院和药店销售情况、商场掌握了入驻商户的结算数据,所以获取企业数据的关键在与将企业经营场景化,梳理具有统一市场管理者的场景,并通市场管理者开展合作,以获取客户及其相关经营数据。通过对获取信息的数据分析,识别出企业风险,从而选择客户,控制风险。
(二)队伍建设
加快队伍建设,是银行机构提升获客能力的基础,所以必须将队伍建设是否完备上升到普惠金融发展是否到位的检验标准的高度,要打造专职化、专业化的小微企业服务团队,增强金融服务能力,有力保障小微业务推进。
一是设置专门的机构对普惠金融业务做到专营;二是要在专业机构设置合理的岗位;三是要加强整个业务条线的队伍建设,在做好普惠专业机构队伍建设的同时,要求有条件的支行设置专门的普惠客户经理岗;四是做好普惠金融培训工作,对全辖各支行普惠从业人员进行普惠金融专项培训,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风控措施的增强与完善
小微信贷业务风险预防的关键就是要能够有效识别企业的经营风险,要能及时识别企业风险就要能够获取企业的有效信息,这就又回到了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上来。传统的贷后管理主要依靠按时走访贷款企业实地查看获取企业的经营数据,以判断企业的经营风险;若通过前文所诉的产品创新,银行可通过第三方合作机构以非现场的方式批量获取企业经营数据来识别企业经营风险,通过实地查看与非现场抽取数据等方式相结合,不仅能够更精准的把握企业经营情况,还能提高风险防控的效率,节约人力成本。
(四)考核激励的完善
1.做好考核激励机制的落实及完善
激励机制是银行机构经营管理的“指挥棒”,所以要实现普惠业务的快速发展,激励机制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2.完善尽职免责制度和容错纠错机制
重点明确和细化对普惠从业人员的尽职免责认定标准和免责条件,进一步将尽职免责与不良贷款容忍制度有机结合。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未超出容忍度标准的机构,在无违反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行为的前提下,对信贷人员免予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