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海拾贝 > 银苑百花

食物语

阅读次数:2443来源:遵义红花岗农商银行  作者:罗琳楠  2021年3月19日
分享到: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微信

写来写去,好像只有写吃最得心应手。

大抵内心驻了一只饕餮鬼。

谁不爱吃呢?

一碟咸滋滋的红油腐乳,佐粥都是灵魂的呼唤;那被鲜红辣椒和洁白蒜瓣包围的辣子鸡块,仿佛在问你身材和它谁重要;糯米糍粑裹挟着豆面、芝麻和白糖气势汹汹,这一刻碳水才是无上C位;油汪汪、亮晶晶的红烧肉,在砂糖和酱油汁子里睥睨众生,于是你只能在这股香气面前溃不成军。

“吃了吗?”是独属于中国人的问候,无怪乎洋人不理解,一句“ how are u”或“how is it going”哪里抵得上一句“你吃了吗”来的亲切自然。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的天就是米缸里的一捧白米、笼屉上的一打馒头,灶上的一锅骨头汤,是一粥一饭里娓娓道来的家长里短。

中国人会吃更懂吃。煎、炒、炖、炸、拌、蒸、煮,十八般烹饪武艺,开创出八大菜系江湖流派。无论是本色本味的淮扬菜、热辣鲜香的川湘菜、精致考究的粤菜还是宫廷御膳鲁菜,各有各的讲究,各有各的调味,中国人对于时令与食物的理解与追求,就在这些甜咸滋味里转化升华。

几年前的中秋有幸去了一趟日本,食物皆精致小巧,鱼生与拉面,海蟹与炸物,摆盘赏心悦目之余,也令人感慨其味寡淡。日韩饮食讲究清淡少油,看似有益健康,却也局限在某个圈子里,失了许多包容和可能。中华饮食的博大精深,往往经由包罗万象的肚量,与融会贯通的理解,才开创出如此多的流派,从南到北,由东至西,甜咸交织,浓淡各异,这才是中华味道的精髓和深度。

一个国家的饮食往往是文化的沉淀和映射,反过来又成为文化的组成部分。譬如美国,历史不过两百余年,快餐即是其饮食代表,追求快捷方便,中国人讲究的慢火细炖、有滋有味,恐怕美国人是难解其意。也有人调侃,中餐的调料永远是“少许、适量”,因人而异因量而异,虽然新手苦于不能量化,但中餐的魅力也在于此,或浓或淡,全由掌勺者自己定夺。于是,包容与革新,传承与变通,汇聚成五十六个民族融洽合宜。

日剧《孤独的美食家》一经推出即广受国人好评,松重丰所饰演的杂货商在拜访客户的空隙大街小巷找寻美食。在这个快节奏盛行的时代,他心无旁骛大快朵颐的幸福感,堪称都市最佳治愈。不被时间和社会束缚,不被他人打扰,孤高地享用美食,既是剧的主旨,也是态度。一人食并不孤独,与美食的不期而遇反而成为一种彻底放松的自由。

美食是日常最触手可及的幸福,无论是家人亲手准备的家常菜,还是街边汤底浓郁的拉面,是手作的一碗汤团,还是米其林的法式甜点。幸福感有时来的很容易:某种舌尖上无法忘怀的、孤独却安心的舒适。没有什么是美食治愈不了的,如果一顿不行,那就再来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