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海拾贝 > 银苑百花

一路荆棘一路繁花——读《习近平扶贫故事》有感

阅读次数:2188来源:遵义红花岗农商银行  作者:周盈含  2021年8月30日
分享到: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微信

一段段令人难忘的故事,一个个坚定有力的脚印,一串串振奋人心的数字,一百年时光,中国共产党带领着积贫积弱的中国人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落后到先进,从贫穷到富强,带领着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然而事非经过不知难,望来路,又是何等艰辛!在这一切荣光的背后,是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的热血和汗水。在阅读了《习近平扶贫故事》后,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服务群众的路线应该往哪走,应该如何走。

“看真贫”的故事

故事说到:2020年,疫情之下,为了了解贫困人民的真实情况,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前往天寒地冻的太行山深处,到贫困户唐荣斌的家中视察当地的扶贫工作情况。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次考察目的是“看真贫”。他强调,不管路多远、条件多艰苦,都要服从于此行的目的。读到此处,我深深被习近平总书记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精神所折服。联想到自己的工作,例如在村村通的升级打造上,也是来来回回跑了无数次才发现:如果仅仅坐在办公室拍着脑袋想方法那是万万行不通的,想要完成这项工作,就要站在商户的角度去思考,帮助他们增加现实收益,才能化解矛盾,获得认同,提升商户服务意识。将目标付诸行动之上,还是要真真实实,脚踏实地,走到群众身边,才能真实了解他们的现实需求。了解自身服务上的不足,以群众心为己心,见其所见,思其所思,解其所难,寻找突破口,才能达成自己的工作目标。“走得远一点,哪怕看得少一些,是真实的,才是值得的!”行程万里,人民至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几乎遍及了一个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家院落、田间地头,一张方桌、几条板凳,体察百姓疾苦,细辨贫困症结。“看真贫”的故事,便是习近平总书记作为老共产党人以身作则践行党员义务,为后辈树标杆、立榜样的真实写照。

“账本”的故事

2016年全国两会湖南代表团审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同代表们一边回忆当时的情景,一边又算起增收账。“我正式提出‘精准扶贫’就是在十八洞村,现在人均收入有多少了?”习近平总书记问。“您当年来的时候是1680元,现在已经增加到3580元。”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长告诉总书记,十八洞村百姓收入增加,村容村貌变化,已经成为全省文明村和旅游定点村。“情况搞清楚了,才能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把控好数据,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把控好工作的完成进度。如今我行大力开展信用工程建设,就是在为实现普惠金融打下坚实基础,做好新‘账本’。小账本,大情怀。信用工程建设的过程是将从前的粗放型客户管理模式向精细型转变,客户经理进村入户为乡镇居民建档立卡,将村民基本家庭情况记录在册,未来将大大降低了农村客户群体的融资成本,更加有利于农村客户群体的融资需求,做到应贷尽贷,让群众少跑路,为群众提供最及时的资金支持。在完成信用工程建设“账本”的同时,客户经理也逐渐养成制定自身工作“小账本”的习惯。从月初制定本月工作计划,头一天制定第二天的工作计划,每日梳理当日工作完成情况,月末总结工作完成情况。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做到心中有本“账”,如此一来,的确事半功倍。

从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到泱泱大国最高领导人,40多年来,习近平同志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贫困群众,始终把扶贫使命扛在肩上,始终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减贫事业的历史高度,精心谋划中国精准脱贫工作,对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战略指引并躬身践行。回望这艰难的扶贫道路,每一位共产党员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如今,中华民族已然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以优异答卷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读完《习近平扶贫故事》让我明白了:“荆棘满途不足畏,繁花似锦终有时”,共产党人在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道路上,无论再经历过多少个春秋,无论前行的道路还有多少未知的困难与挑战,坚强勇敢的内心不会变!坚韧不拔的意志不会变!坚守初心的信念更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