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标题被我玩了一手谐音梗,薄伽丘知道大概会从棺材中跳出来也未可知。
每次看日剧《孤独的美食家》,都会被剧中松重丰饰演的大叔对待美食的态度折服。“不被时间和社会束缚,不被他人打扰,孤高地享用美食”这一主旨贯穿了九季。剧中的美食以日式料理为主,却也不乏中式、泰式、西式料理的掺杂,甚至也光顾偏门的巴西、不丹料理,也使人得以一窥其饮食文化。
看美食剧可以说是解压最舒服的方式了。不必费劲与主角斗智斗勇,从蛛丝马迹中先一步推理出真凶;也不必与主角共情爱情的角逐,徘徊纠结于选谁的终极诘问。看美食剧,只需要对着那些或浓或淡、或家常或精致的食物发出“哇哦”的感慨不就够了么?
最近正看《早餐中国》,一集只五六分钟,探店式地介绍各地特色早餐,以市井小摊为主,充满了百姓家常的烟火气。所幸都是当地的百姓口碑,这厢嗦粉那头吃茶,店家的坚持用心,食客老饕的追捧赞美,与高端的法式日式料理局是完全不一样的氛围。这种氛围是轻松的、熟悉的、真实的,带着一点淳朴的口舌欲望,亲切得恰到好处。
爷爷奶奶曾经也开过这样的小店。以早餐为主,卖的是本地早点,寻常的香菇肉丁米粉或卤汁大排面,配一碗热腾腾的骨头汤。奶奶心灵手巧,知晓本地人爱佐点泡菜,于是餐桌上往往有一坛她自己泡好的蔬菜,有时是萝卜有时是卷心菜,颇得食客欢心。后来,她又不知从哪里得来卤蛋的方子,每天现卤鸡蛋和豆腐干,拌上自制的折耳根蘸水,大受欢迎。
那些年里,奶奶凭着勤劳的双手让这个家庭小店收获了越来越多食客的心。小店一再扩大店面,食材往往当天即售罄,回头客带来了新的回头客,有吃完后特意另打包一份泡菜说带回家的阿姨,有住很远的食客提着一兜卤蛋心满意足的离去,还有那锅不变的,每天清晨四点就煨着灶火的骨头汤。
从十年前《舌尖上的中国》到如今遍地开花的美食节目,中国人对味蕾的执念从未放下。春季鳜鱼肥,秋来鲈鱼脍,那种舌尖上的曼妙,红尘里的口腹之欲,催生出无数菜系流派,川湘鲁粤常年神仙打架。清炖之鲜,红烧之醇,那炙烤的焦香,鱼生的甘甜,总要在舌尖滚一遭,方觉始终。
《孟子》云:“食色,性也。”内在与外在需求,都是人的天性使然。孟子关于仁义的辩白少有人问津,“食”指代的内心欲望却被这个字本身简化为了食欲。中国人的口腹之欲,向来不乏脍炙,亦盛满觞斝的诗篇。春秋四季,风味难得,世间总有失意得意,而那被放在心上的莼鲈之思,也便显得弥足珍贵。而今鲥鱼不复,盛夏已至,应是荔枝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