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业务浅谈

团队管理之我见

阅读次数:614来源:遵义红花岗农商银行  作者:李兰  2023年7月14日
分享到: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微信

抛出问题引起共鸣

一、我们信用社体系下,营销是以个人还是以支行为单位?

二、作为基层支行行长,支行管理的难题在于人还是业务?

三、在管理支行时,哪种员工最难带?新生代员工还是工作多年的有经验的员工?

从问题引入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一名毕业于2007年的金融学毕业生,毕业即进入工作岗位,一直在基层支行扎根,从事了会员、客户经理、助理、支行行长等各个岗位,15年的工作经验,让我深感任何工作,任何行业,归根结底都是人的竞争,但单独的个体并不能很好的服务于工作,且也无法从中体现个人价值,而好的团队则可以发挥叠加的效果。

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团队是什么?我们信用社体系下的团队又有何不同之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总结过?

第一篇:何为团队?团队的力量又是怎样?

蚂蚁军团的故事,在非洲的草原上如果见到羚羊在奔逃,那一定是狮子来了;如果见到狮子在躲避,那就是象群发怒了;如果见到成百上千只狮子和大象集体逃命的壮观景象,那是什么来了?---蚂蚁军团!蚂蚁是何等的渺小微弱,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处置它,但它的团队,就连兽中之王也要退避三舍。从这个古老的寓言大家得到了什么启示?显而易见,个体弱小,没有关系,与伙伴精诚协作,就能变得强大。

听完蚂蚁军团的故事,我们再来看一个历史上的史实。两千多年前的楚汉相争,项羽勇猛无比,力大能拔山,然而最终得天下的,不是项羽,而是刘邦。为什么?是不是因为刘邦网罗了很多人才,有三杰的韩信、张良和萧何,有宰狗的樊哙,赶车的夏候婴,帮人做丧事的周勃,还有陈平、英布等等,组成了一个人才济济的智囊团。

但项羽却生性多疑,不能够任人唯贤,连一个范曾都留不了,最后落得一个兵败身亡的下场。刘邦的胜利,不是个人,而是团队的胜利。刘邦建立了一个人才各得其所、才能各得其用的团队;而项羽则仅靠匹夫之勇,一个独干,所以失败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所以这个事迹给我们启示,再好的个人也敌不过一个团队的力量?

如今,新时代的舞台上,少了战场的硝烟,取而代之的是商场的竞争,如同我们银行业,也是一个充满竞争力的行业,所以,这是一个追求个人价值实现与团队绩效双赢的时代。

比尔盖茨讲,“大成功依靠团队,而个人能力再强也只能取得小成功。”团队能够完成个人所不能完成的任务。就像联想提出的口号赫然是“打造虎狼之狮”,它塑造的员工是既要像兽中之王的老虎那样拥有“以一当十”的王者风范、英雄气概、雄厚实力,又要有像群狼那样分工合作,精诚团结的“以十当一”的精神,每人知道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和作用,把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合二为一。而这,正是联想能够做大做强的原因之一。

说到这里大家会不会认为,团队越大那力量就自然越大?其实也不然。

德国科学家瑞格尔曼做了一个“拉绳实验”,参与测试者被分为四组,每组分为一人、二人、三人和八人。瑞格尔曼要求各组用尽全力拉绳,同时用灵敏的测力器分别测量拉力。测量结果有些出乎意料,二人组的拉力只为单独拉绳时二人拉力总和的95%;三人组的拉力只是单独拉绳时三人拉力总和的85%;而八人组的拉力则降到单独拉绳时八人组拉力总和的49%。可见,在群体组织中,并不必然得出1+1必然大于2的结果。

这是为什么呢?华盛顿合作规律说的是: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事成之日。多少有点类似于我们“三个和尚”的故事。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复杂和微妙得多。一个人一分钟可以挖一个洞,六十个人一秒钟却挖不了一个洞。这种团队协作中出现内耗的现象被称作为“邦尼人力定律”。

而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太强调英雄,总在强调“以一当十”。但“以一当十”并不难,难的却是“以十当一”,它需要最大程度发挥十个人的潜力,而且要使这些潜力朝着一个方向使劲。因此团队的成员除了应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有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这种合作能力有时比专业知识来得更为重要。

所以,作为中层管理人员---支行行长,管理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让每个人做到最好,充分发挥团队内每一个人的作用,但又有效的避免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内耗局面。

第二篇:现状分析--信用社体系内团队有何不同之处

上一篇我们探寻了团队的定义以及团队精神的意义。那么在我们信用社现有体制的现状下,信用社体系内团队有何不同之处?

现阶段支行管理现状(笔者视角)

第一:人情代替管理,“大锅饭”思想难以摒弃

老员工可能都对有一句话印象深刻“人情代替制度”,是不是这些年,我们信用社发生的案件,事故,经常都会总结一个原因---对同事绝对信任,用人情代替制度导致而成?

其实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即使在案件防控、事故预防方面,我们不断修订完善制度,通过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手段去防控风险,内控管理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人情代替制度在管理方面却根深蒂固的存在,也许是因为信用社发展的特殊性,我们的人员流动性相比股份制银行小很多,所以在单位上,在支行中,大家都是相熟多年的老同事,再加上轮岗时限的要求,几乎80%的人都曾在一家支行共事过。那么,在支行的人员管理中,就难免会出现支行行长碍于情面,不好开展管理,充当老好人的局面。而这样的局面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自我感受就是“吃大锅饭”现象的产生,作为支行行长,很多时候,感觉是一个人承受了所有,支行所有任务指标基本靠支行行长一己之力拼资源而来,而员工大多是“拿来主义”,享用现成,不仅如此还往往工作效率低下。以往,也许个人能力很突出的支行行长,还能够一人担当,让大家跟着过好日子。但随着大零售转型思维,我们的目标客户由大转小,转散,某一个人在团队中发挥的效益作用逐步削弱,最终还是需要靠全体员工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任务指标,从而提高单位及员工的效益。

第二,高压管理,与员工形成对立面

其实作为银行中层,特别是我们信用社体制内的中层管理人员,在二次考核指标未明晰到人到岗的情况下,基层行长压力确实很大,各种指标的压力,任务的完成,活动的开展每一项工作都压得喘不过气,所以在这种状态下,如果我们没有一个高效有力的团队,那么我们往往就会陷入第二种情况。

与第一种情况不同的是,举个例子,在我的工作中,就曾有过我们支行行长从不苟言笑,将制度执行到底,动辄罚款,退回人力资源,给领导告小状,把所有员工当作敌人一样对待的情况。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案例。

在某支行,前任支行行长就是此类型,在业务发展、支行运营各方面完全不听取员工建议,一意孤行,高高在上,以权力压制员工,即使员工跟着他,也能够拿到比较理想的工资。但还是人心涣散,拉帮结派,最终联名给总行,要求更换行长。这种当然是比较极端的例子,但这也反映了,一味地强势,不听取群众意见,也是一个失败的管理者,最终会像项羽一样,兵败而亡。

第三,员工积极性无法激励,工作效率低下

相信大家都有同感,我们的员工或者说大部分员工,总是一副不缺钱的状态,对待工作只有被动完成,而没有主动积极性。当然这也许和我们多年以来的考核机制有关,虽然支行也可以进行二次分配,但我们大多行社工资相对稳定,差别化并不大,更多的行社还是存在员工大锅饭思想严重,甚至会有个别员工有消极怠工情绪,从而影响整个团队的氛围。以我自己所管理的支行为例,此前也存在员工之间你好我好大家好,并没有抢争第一的意识,被动的等待安排工作,有责任心的会按时完成,而责任心或业务能力稍弱的还往往不能高效、高质的完成所分配的任务。

是不是大家都有一种管理乏力的感觉?

第三篇:如何破局?

这是一个极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作为科技力量欠发达,网点分布广,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高的我省金融机构之一,做好人员建设,加强团队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支行作为业务生产部门,每个支行都是一个小团队,支行的团队管理好与坏,直接关系全员业绩的产生和效益的体现,也是一个法人机构的立社之本。

基于存在的以上共性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探索改进:

首先,学习党支部管理模式,建立谈心谈话制度,尊重员工,以身作则,树立团队意识。

以红花岗农商银行为例,一个党支部所辖几家支行,在进行党建学习,支部会议时,我们就会选取一到两名所辖支行思想积极、要求进步的员工进行经验分享,一是对进步员工的肯定,二是对其他员工的引领。同时,我们在支行也开展谈心谈话制度,行长定期或不定期与员工(包括副职,会计,保安,保洁)进行谈心谈话,频率可以是一月一次,也可以是半年一次,或是觉察员工有所懈怠的时候,当然谈话内容也不仅限于工作,支行行长要掌握一定谈话技巧,对于思想有所松懈的员工,要先了解其原因所在,是否是家庭或是生活中有困难,与员工交心,像朋友一样谈话,从而再为其分析,引导其做好自身规划或是处理好家庭与工作的关系。

拿破仑说过:“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可以打败一头羊带领的一群狮子。”团队有没有战斗力,关键在领导。领导,责任就是带领团队发挥最大的效能。一个好领导就是能让平凡的手下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所以我认为一个支行内,支行行长作为领头羊,排头兵,首先要具备的技能则是“服众”,而如何服众,我认为首先是尊重,尊重是相互的,相信没有人喜欢不被尊重,因为从心理学角度,被认可被需求是人的八大需求之一,所以首先尊重你的员工,干工作以身作则的同时引导员工学会互相尊重,从心里认可你,这比被动用惩罚、高压来开展工作,往往更容易有成效。在一个和谐的团队里,氛围感好,才容易树立团队意识,作为支行行长,一定要让每一位员工,都清楚支行的发展目标,任务分配,各司其职,告知每一位员工,每个岗位都是支行正常运转,创造业绩缺一不可的一员,树立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和谐团队的氛围下工作,往往才能更高效。

其次,学习党员积分管理制度,奖惩分明,恩威并施

理论联系实际,在我们学习了大量的党建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将党员管理方面的经验运用于员工管理当中,这也就是管理学中的“马蝇效应”(再懒惰的马,只要身上有马蝇叮咬,它也会精神抖擞,飞快奔跑,这就是管理学的“马蝇效应”。通用电气、阿里巴巴、华为的末位淘汰,就是激励员工奔跑的缰绳。建立内部竞争机制,有助于员工树立危机意识)。一个支行说大不大,说小也五脏俱全。在员工当中建立积分管理制度,不仅是二次分配时的一个“服众”的有力依据,更是能够让员工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我们提倡尊重员工,以心换心,但并不是说强调以人情代替制度,之所以建立积分制度,就是勤劳、高效、业绩好的员工我们要采取奖励,同时积分的公布本身就是一种肯定,而对相对落后的员工,我们采取帮扶的同时,也必须有物质上的惩罚,同时通过积分的方式公布出去,让他明白自己的差距在哪里,再对其进行帮助、引领,从而变得优秀。所以,我们认为在管理中,一定要有榜样效应,像党员的积分管理一样,就是很好的运用了这个管理学的效应,从而做到奖惩有度,恩威并施。

最后,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挥实践的最大能动性。

省联社要求每个支行、部室都须配有党员,同时也有中层正职需是党员的规定,但我们在支行管理时往往忽略了这么配置的初心是什么?在我理解,这就是为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作为党员,必定是思想进步,工作踏实的人,虽然我不赞成个人英雄主义,但我们要鼓励并且将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到恰到好处,如果支行行长自己就是党员当然更好,如果不是,那我们必定要将支行党员同志的作用发挥到极致,鼓励其首选困难、复杂工作,同时帮扶其他同志,在周例会、领导开会时,给予积极的肯定,给予信心,让其发挥带动其他一般员工,特别是思想相对落后员工的作用。

所谓真知来源于实践,在党员学习中,我们一直强调,实践出真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样的,我们在团队管理中,也讲究因材施教。也即管理学中的分槽喂马。(养马的人都知道,如果两匹马在同一槽喂食,不但不能长膘,反而会掉膘。为什么?因为互相不服,你踢我踹。食槽一分为二,马上膘肥体壮。)团队中的人才也是如此,必须分槽发展,否则必然内耗。也即有效的避免我们第一篇所提到“拉绳效应”的产生。具体运用到我们的支行管理中,也即对于不同的员工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当然是立足于遵守制度,统一公平的前提下,我们作为管理者,尽可能的了解自己员工的性格特点及优势所在,在工作安排中,尽可能让员工从事他自身具备优势的工作,比如外向型员工可以用于营销,细致型员工可以用于内控管理,温柔型的员工用于客户维护,综合能力强的员工可以树立其在团队中的带动作用等等, 当然在一个支行岗位有限,但我们作为支行管理者可以尽可能的去顾及这些方面,这样一来会让员工工作起来相对轻松,同时还能够发挥最大的能动性。

基层管理方法的探索,我只是作了一个开始的尝试,目前如何做好团队管理是一门必修课,通过前篇的探讨与摸索,我认为在支行管理中首先搞清楚支行管理存在的现状、问题,寻找了共性与个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管理学的专业知识,同时运用党员管理,党支部管理的先进经验所实践的部分内容,可以实现当前困境的有效破解,当然在今后的管理中,我们还可以从党员管理中、实践案例中有更多的精华可以提炼,这需要我们多思考,多学习,多实践,从而更轻松、高效的进行团队管理,发挥团队内每一位员工的主观能力性,才能更好地为单位、为员工创造更高的效益。


一审:万远利
二审:宋健
三审:傅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