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海拾贝 > 银苑百花

记忆中的过年

阅读次数:901来源:农业银行遵义分行  作者:任永伦  2024年2月4日
分享到: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微信

过年又叫“除夕”。寒来暑往,岁岁朝朝,过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最深的期盼,是无论远在天边的游子还是近在咫尺的乡亲对“家”割舍不下的眷念,每年都要过年,每年都期盼着过年。

在以前吃穿困难的年代,对于懵懂的小孩们来说过年就是欢喜,对于大人来说却就是煎熬。过年时小孩可以穿上新衣新鞋,能吃上刨汤肉,而作为大人,为了确保过年能够有年猪杀,不给孩子们带来失望和无奈,早早的就谋划了起来。一般是在头年猪杀了后,就立马买上一头小猪仔,也就是替槽猪。在粮食不富足的年代,猪食主要是山坡上的猪草和适量的蔬菜角料,所以,但凡一头年猪都要喂上两年多才杀来过年。因为,只有喂上两年的猪才大才肥,吃起来才香才安逸。那个时候,人们每到杀年猪时,都会议论谁家的年猪又大又肥,谁家的年猪又小又瘦。为了面子,大家都不得不想方设法把猪喂大喂肥。

每年冬至一过,人们就开始杀年猪了。据说,在冬至与立春之间杀的年猪,猪肉吃一年都不会长虫。杀猪杀得早的,一般都是那些年猪喂得多,上年腊肉已经吃完的家庭。因为,他们可以在即将过年的时候再杀一头。

因为每家过年杀的猪要吃上一年,出于保存和习惯的需要,都会熏腊肉。只有被盐和烟包裹的腊肉,保存时间才长,可以吃到次年杀年猪时。

不知是谁发明的。人们都有着柏树叶子熏腊肉香味十足的记忆。所以,每年过年,遍地的柏树都避免不了被折磨。

寨子上,猪叫声过后,一般是第二天傍晚开始,这家人就会炊烟袅袅。因为他们,开始熏香肠和腊肉了。

每家杀猪后都会忙碌一阵子。首先是灌香肠、灌血粑(糯米与猪血组成)、熏腊肉及香肠。然后是熬猪油。富裕的家庭,还会整上一罐酸渣肉。

猪杀得大的要好一点,猪杀得小的,在吃上一顿泡汤肉、砍完人情(用于春节过后给至亲,特别是女主人的娘家拜年的蹄膀和条块)后,剩下的就为数不多了。猪头一般用于腊月三十日熬萝卜。加上,一个正月,还要接待来家拜年的亲朋好友。所以,很多家庭一年到头都难以吃上几顿肉。也因为如此,那时的农村家庭,大人和孩子的生活特别艰难,当然也没有如今的高尿酸、肥胖、高血糖、高血压等富贵病了。

到了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都要打扬尘。每家都会去竹林里砍上一根长得比较高的竹子,在竹子顶部留上一点叶子,拿来打扬尘。特别是长期煮饭炒菜的厨房,因烧柴的烟子四处流窜,就在屋顶、屋角积累成了灰尘,也就是扬尘。打扬尘的时候得戴上帽子或者在头上包裹上一张遮住头发的帕子,以免扬尘掉到头上,带来头发污染。

进入腊月二十五,家家户户都要推豆腐,几乎没有哪家是去街上购买的。好像是那个时候在街上也买不到,何况也没有买豆腐的资金。头一天,得把豆子通过石磨压成豆瓣,再用水泡上一晚。第二天,在豆瓣发胀后才开始磨豆浆,我们叫做推豆腐。推豆腐,一般要三个人,两个人推(遇到磨子小的,一个人也可以),一个人添。豆浆磨出来后,将豆浆倒入一个木制的过滤器(两块木条,中间打孔,用一个短木条栓入,四角捆上方形纱布的四支角)进行过滤,把豆渣滤出来。接下来,就是点豆腐。将豆浆倒入锅中,大火烧开,加上酸汤,豆浆逐渐变稠凝固。随后倒入装豆腐的木制架子里,用一个比较重的东西(如大石块等)压上,直到吿水不再滴出,才宣告豆腐出炉。酸汤豆腐出来后,就是炸豆腐果、烙豆腐皮、制作霉豆腐(现在的豆腐乳)了。讲究一点的家庭,还会用桐子壳烧制的灰炒制豆腐果。因为辣子汤(由豆腐皮、猪肠子、酸辣椒丝组成)、豆腐果是春节及其他时间接待客人的最美两道菜。

再到腊月二十七,就是推、炕绿豆粉了。我的家乡,生活习惯随土家族。家家户户都要推绿豆粉。这个活是个费力活。由绿豆、饭豆、大米组成的绿豆粉等原料,在热水发胀后,推起来十分吃力。石磨大的更是吃力。依然是两个力气大的人推,一个人添。遇到推得多的时候,几乎会让人脚趴手软。因为,绿豆粉要炕,干了不行、稀了不行,干稀要恰到好处。炕绿豆粉更是一个技术活。柴火要好。炕绿豆粉的人要手艺娴熟。只有火候掌握得特别好,数量和速度合适,才能厚薄一致。刚刚炕出来的绿豆粉,特别好吃,拿在手中闻一下,绿豆的清香会扑鼻而来,让你舒服至极。如果再蘸上一点水豆豉,更是味道好极了。

在可以赶集的时候,每年春节除夕前的最后一天,被大人们称为娃娃场。到了赶集的天,大人都会给上孩子一点钱,让孩子上街赶集,一来可以让他们感受一下赶集的热闹;二来可以让他们买上自己心爱的东西(男孩一般是买鞭炮之类;女孩一般是买头饰、花帕之类的。大人们则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采买用于祭奠祖先的香纸烛,还有烟酒、鞭炮及节后拜年所差的人情(礼品)。

到了除夕日,家家户户都在熬制萝卜。在猪头能够撕下肉时,作为一家之主的男主人,便倒上酒、点上香烛,再带上刀。在一阵礼数后,便从猪头上割上一小块肉吃下。据说是祭奠四官菩萨。目的是期待来年,菩萨保佑,喂猪顺利不遭受瘟病灾。然后,把猪头砍成两半。负责烹制年夜饭的女主人及其他人,便将猪头里的骨头弄出。为了让年夜饭能够吃上黄肉颗(也就是如今的红烧肉),得马上将猪头肉切成颗,然后用甜米酒酒酿翻滚炒,直到颜色变为红黄色时才算成功。据说,猪头肉烹制黄肉,又香又糯,口感十分独特。

不帮忙办年夜饭的,要去推初一早上吃的汤圆。大概是水磨汤圆好吃的缘故,家家户户都是如此的。还有,就是贴对联。尽管家家都不富裕,但贴上大红对联还是必须的。有的家庭还设法挂上大红灯笼。

在一家人的合力操持下,一桌由香肠、瘦肉、黄肉颗、酸辣汤、豆腐果、萝卜颗、腊肉、折耳根拌酸菜、炒白菜、血粑组成的年夜饭就算到位了。随后就是祭奠祖先,放吃年夜饭的鞭炮,邀请家人及至亲吃年夜饭了。

吃完年夜饭,大家各自按照分工,奔赴祖先安葬的地方给他们上亮(上坟)。而那些喜欢守夜的人们,要守岁,与家人共话昨天和未来,直到进入次日完成开门后才入睡。期间,还要泼水饭。据说,泼水饭是给那些因为特殊死亡进不了屋的和孤魂野鬼吃的。泼水饭有讲究。要反手倒,且倒后将碗扣上,不看就离开。

初一早晨,家家户户都是吃汤圆。不喜欢吃糯的,就是吃绿豆粉。大人说,在这天不能吃饭。要在剩余的年夜饭上放“蚊子”后才能吃。

记忆中的过年,是十分忙碌和节俭的。尽管那个时候的过年有点累,但人们还是感觉到很幸福。

如今的过年,家家户户都富足。过年已经不再是难事。只要把过年要准备的东西清单列出来,就可以买到。

那时的过年,永远是人们的期待。今天的过年,对于人们来说,不过就是顺其自然而已。因为吃的、穿的,天天都是当年过年的待遇。

看到今天,想到昨天。每一个人都应该感恩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伴随着过年的逐渐淡化和模糊,人们已经把过年视为外出旅游享受大自然美好风光和品尝地方美食的最好时节。

虽然记忆中的过年,有点难为情,但那充满智慧和勤劳年代的过年,永远会在我的脑海里萦绕。因为这样的经历,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不易,更让我坚定了如今应当珍惜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

一审:万远利
二审:宋健
三审:傅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