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1:绥阳联社 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助脱贫
一、工作背景
在国家的脱贫攻坚战略中,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有效的金融扶贫工具,为许多贫困户提供了启动或扩大生产经营的资金支持。在养殖业领域,小额信贷的作用尤为突出,它帮助了许多贫困农户通过发展养殖业实现稳定脱贫。以下是一个典型的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养殖案例。张强,一个生活在绥阳县太白镇的农民。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张强一家长期以来只能依靠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为生,生活贫困且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然而,张强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通过养殖业增加家庭收入,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状况。
二、工作过程
我社进村入组开展金融夜校,宣传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的相关政策,张强积极响应,主动向当地扶贫办申请了贷款。经我社现场评估调查,获得了一笔5万元的小额信贷资金。这笔资金成为了他实现梦想的启动资金。拿到贷款后,张强并没有盲目行动,而是先进行了市场调研和养殖技术的学习。他发现,县域市场对羊肉的需求旺盛,而山羊养殖成本相对较低,适合家庭式小规模经营。于是,他决定购买山羊进行养殖。张强利用小额信贷资金购买了20只优质种羊,并在扶贫办的指导下,建立了简易的羊圈和饲料加工设备。他每天起早贪黑,精心照料羊群,学习养殖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养殖能力。
三、工作成效
经过一年的辛勤努力,张强的山羊养殖规模逐渐扩大,羊群数量增加到了50只。山羊的肉质鲜美,深受市场欢迎,销售情况良好。张强的年收入也从过去的几千元增加到了数万元,成功实现了脱贫。在还清小额信贷本金和利息后,张强还积累了一笔不小的积蓄。他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增加了新的养殖品种,如鸡、鸭等家禽,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线,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同时,他还带动了周边贫困户加入养殖业,共同致富。
四、经验分享
通过小额信贷的支持和引导,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像张强一样,通过养殖业实现了稳定脱贫。小额信贷不仅为他们提供了资金支持,更帮助他们树立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通过小额信贷走上养殖业的致富之路。
典型案例2:用力普惠 用心小微
长期以来,湄潭农商银行坚持立足县域实际,倾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全面对接辖内小微企业金融需求,全力以赴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持续对县域中小微企业进行全面走访,不断优化服务方式,推出“一企一策”差异化金融服务,做好精准走访和项目实施落地跟踪对接,全面落实小微企业增量、扩面要求,坚持对市场主体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做到能贷尽贷、应贷尽贷,充分运用“小额信用+担保”“小额信用+保证+抵押”“可循环+不可循环”等授信模式,制定多样化、定制化的信贷服务方案,积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贵州钱柜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位于湄潭县兴隆镇红坪工业园区的一家茶叶生产加工企业,但因该公司股东变更后新落户红坪园区,加之公司固定资产较少,为租赁厂房经营;当前正值茶青收购生产高峰,需大量周转资金用于茶青收购,但公司前期资金已用于厂房修缮和机器设备购置。湄潭农商银行兴隆支行客户经理在普惠金融推进月活动开展中,了解到该公司面临茶青收购流动资金需求150万元,若茶青收购资金无法到位,公司将面临错过今年“明前茶”制作的黄金期,且前期投入的资金也将面临无法回收的经营困境;该公司已向多家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但均因公司无法提供足额有效的抵质押担保而频频遭拒。在了解公司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后,兴隆支行结合该公司实际资金需求和收购生产规模,立即组织客户经理开展尽职调查,并结合公司经营实际制定专项信贷服务方案,仅用3天时间,通过融资保证担保和股东保证担保方式,向该公司发放了“茶青贷”150万元,对信贷资金实行全额封闭管理,通过受托支付茶青收购资金的方式,全额保证资金用途,按照“一周两次”贷后检查确保成品茶制作与茶青收购量一致,并对成品茶销售资金进行全面管控,通过上述方式,既及时足额解决了公司茶青收购生产资金需求难题,又有效对该笔贷款做好了风控管理。该笔信贷资金注入后,公司当前每天收购茶青约8000斤,收购资金约36万元,工厂里15个工人轮班制茶,每天约生产成品茶叶1500斤,销售金额约40万元。由于从收购、生产、销售周期约3天,150万元的信贷资金基本有效解决了该公司今年茶青收购的资金需求。
湄潭农商银行深化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将普惠金融作为自身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全面服务县域实体经济,补齐金融服务短板,持续完善普惠金融领域相关政策,对普惠小微企业实行利率优惠,真正做到降本让利,不断增强金融供给、客户体验和服务质效,用实际行动助力“六保”“六稳”,进一步拓宽普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截至目前,湄潭农商银行本年累放小微贷款3553户、8.8亿元,贷款余额10278户、42.6亿元,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金融力量。
经验分享及推广情况:一是战略定位准。湄潭农商银行坚持普惠金融战略定位,把服务挺在前面,老老实实进村入户、进园入企,不与大行比规模,敢与他行比服务,深度融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县域经济建设和民生普惠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二是坚持新发展理念。遵循市场规律,创新服务和产品,金融服务重心向下、做深做细,产品接地气、有创意,提升了小微信贷的便利性和可得性。三是社会责任感强。降低贷款利率,减轻经营主体融资成本,对市场主体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做到能贷尽贷、应贷尽贷,积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真正为企业、为经济负责,坚持把银行自身发展与服务县域经济、践行社会责任统一起来。
问题延伸与思考:一是强化普惠金融政策宣传。普惠金融不是扶贫或福利,也不是所有金融服务的全覆盖,我们必须改变大家的思想观念,普及普惠金融政策,让大众了解普惠金融的目的和意义,真正让普惠金融惠及千企万户。
二是勇敢尝试和创新。受当前经济环境和金融环境影响,银行机构只有结合实际不断摸索,丰富金融产品,提升服务水平,完善各项制度,才能够为那些尚未充分享受金融服务的主体提供全方位、可持续的金融服务。
典型案例3:绿色普惠金融
一、基本情况
“再贷款”政策资金扶持“葡萄园产业+肉牛养殖业”循环绿色普惠经济蓬勃发展。
二、主要措施
2020年4月,仁怀市美酒河镇两江村村民钟大哥开启了自己的“葡萄园产业+肉牛养殖业”循环绿色经济产业之路。据悉,茅台农商行美酒河支行员工了解到当地政府正在开展葡萄产业扶持项目,第一时间意识到这完全可以和当地的养殖业相结合发展成一项循环型农业生产活动,马上联系到了常年在家发展养殖业的村民钟诚,该村民常年养殖肉牛,将肉牛养殖和葡萄园结合,不但可以实现果园种植生产与畜禽养殖生产相互结合和匹配,在种植业生产有机肥消纳能力之内实现畜禽养殖粪污就地处理,同时果园内的杂草又可以供肉牛食用。恰逢支行正在投放“支农再贷款”资金,便使用该资金向正在为启动金发愁的钟诚发放了30万元贷款,“葡萄园产业+肉牛养殖业”循环绿色经济正式启动。
三、取得成效
如今,“钟诚葡萄园”已经发展成熟,果实开始销往金沙、桐梓等地,同时吸引了市内不少闻名的采摘者,也为自己的肉牛打开了一条推销渠道。“葡萄园产业+肉牛养殖业”不仅为钟诚本人结出了成功的果实,还带动了当地4人就业,也解决了曾经粪污处理的部分问题。
典型案例4: 汇川农商银行:贴息贷款“及时雨” 带来农家好生意
2024年以来,我行在信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持续为各类客户服务,在风险可控下加强信贷资金投放,投放方向主要在农村农户的住房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户住房改造、“四在农家”及乡村旅游民宿等,共计投放贷款余额为0.94亿元,比年初增加0.36亿元。
按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相关要求,我行在提升和强化农村信用工程建设过程中,积极因地制宜对接当地产业特色,主动支持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利用乡村振兴优势政策,合理使用农户信用贷款等涉农信贷产品,积极主动打造红色旅游、乡村旅游、避暑休闲等产业,支持有条件的农户开办特色农家乐、民宿、特色休闲避暑等经营取得了较好效果,逐步实现了视觉加体验的立体和美乡村格局。
汇川区泗渡镇打造的十里樱花大道、苗寨特色旅游休闲避暑,疫情前吸引了大批重庆及周边客群,随着疫情的结束,旅游人数逐渐增加,当地部分农家乐、民宿也渐渐恢复营业,通过信用工程普惠大走访,我行泗渡支行工作人员发现农户赵某林家用外出务工的积蓄,修建了三楼一底共计四层住房,面积约800平米用于经营民宿和农家乐,紧邻樱花大道及苗寨,与其沟通发现,现因设备陈旧影响经营,我行马上为其建立农户信用档案,给予信用等级评定后授信20万元,对其发放了农户创业担保贷款20万元用于农家乐和民宿的升级和改造,装修出客房14间,就餐大厅及包房共计4间,可容纳约40人同时住宿就餐,今年3月份开业以来,共计接待各类散客1000余人次,常住避暑人数30余人,经营收入超过了30万元。
今年以来,我行通过农村信用工程的建设,放大农户信用贷款产品优势,通过大走访结合“金融夜校”,进村入户与农民“拉家常、摆龙门阵”,向符合条件的600余户农户发放了房屋建设及改造贷款4800万元,其中旅游避暑特色农家乐建设及改造贷款50余户,贷款支持750余万元。
典型案例5:普惠金融助力地方特色产业
一、工作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多次强调,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下大力气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道真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为了实现“菜县菇乡”的梦想,道真县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构建了一幅以农业为主导的产业画卷,在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的引领下,贵州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同辉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在道真应运而生,为支持该企业发展壮大,道真农商银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有效满足企业金融服务需求。
二、工作过程
(一)坚持党建引领,提高政治站位。我行党委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按照“发展契合、资源整合、业务融合”的思路,积极与地方党政进行对接,夯实党建基础,深化“党建+业务”融合度,充分发挥乡村振兴金融主力军作用,通过党建共建搭台、支部精准对接、创新信贷产品等方式,助力地方乡村振兴,为民办实事开新局。为确保“菌链贷”项目工作顺利推进、规范操作,总行成立“菌链贷”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道真农商银行行长担任,成员由业务发展部、小微企业服务中心、风险管理部、各支行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业务发展部,具体负责全县“菌链贷”各环节工作开展。
(二)强化互联互建,共促产业发展。一是总行党委积极对接县委、县政府相关部门和县食用菌产业专班,研究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相关事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宣传推广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工作保障机制、风险分担机制,共同打造“政企党建互联 共促乡村振兴”党建品牌建设,为食用菌产业发展开拓新局面。二是“菌链贷”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对接当地核心企业,签订“菌链贷”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企业信息共享、共同推进,以专业、优质的金融融资服务覆盖采购、生产到销售的各个供应链环节,实现核心企业供销网络与我行服务网络精准对接。三是以各党支部为单位,总行党委班子成员在其挂帮支部带头走访产业基地和菇农,同时在各支部推行特色产业基地“支行行长负责制”,要求班子引领、支行行长带头,做好辖内产业情况了解,积极了解菇农信贷需求;同时积极引用“四联五进”工作法,推行“五进”工作措施,以此深化往来,摸清当地产业底数、发展规模等,为后期做好金融服务、做好信贷支撑打下坚实基础。
(三)创新信贷产品,确保有利实施。我行对食用菌核心企业进行了走访对接,根据经营模式制定下发贵州道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菌链贷”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业务发展部负责调研并制定并下发“菌链贷”贷款实施细则,负责指导全县“菌链贷”业务的开展。小微企业服务中心负责根据食用菌核心企业经营情况核定供应链融资合作额度,与核心企业签订相关合作协议,负责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菌链贷”业务的办理。
(四)选取产业基地,开展整庄授信。我行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再次把脉问诊食用菌产业,探索推出食用菌“产业整体授信模式”,进一步简化贷款申请办理流程,增加授信额度,向食用菌产业提供精准信贷支持,选取了旧城镇作为“整庄授信”试点,共计授信额度2000万元,通过“示范引领、整体推动”方式,探索全面推广“产业整体授信”模式,为食用菌产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三、工作成效
(一)产业信贷投放情况。2023年,我行累计发放食用菌贷款1.5亿元,截至12月末,现有食用菌贷款余额1.8亿元。
(二)就业增收情况。在我行信贷资金的助力下,如今贵州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值2.5亿多元,提供就业岗位600余个。工厂化生产的“贵旺模式”,集食用菌研发、栽培、技术培训、加工、配送及销售为一体,从拌料、装瓶、打孔、封盖、杀菌到菌种接种、培养、育菇等环节应用智能化生产,让“道真菇”享誉全国。
贵州同辉食用菌公司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使农户和企业形成了产、供、销利益体系,让香菇产业成为真正的惠民产业,带富一方。目前全县12个乡镇建有菌棚2800余个(已建好使用的棚2170个,在建大棚600余个),辐射带动全县800余户农户从事食用菌种植,其中精准扶贫户占70%,户均增收8万元/年,乡镇食用菌园区带动临时就业4300余人,人均增收3万元/年,厂区现有就业员工300余人,其中精准扶贫户、易地搬迁户、就近农户占95%,为我县精准扶贫户、易地搬迁户、就近农户解决了就业问题。
群众在食用菌产业上找到了“实在”:园内无空棚、菇农无亏损,种植热情高,从“不敢种”向“争着种”转变,菌链贷项目把产业发展与群众利益联结得更加紧密,实现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只有人民富裕了,乡村才能振兴,只有乡村振兴了,我们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经验分享
(一)响应政策是关键。道真农商行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学习任务,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认真践行服务“三农”的使命职责,为民营企业持续注入“金融活水”,实现银企双赢。
(二)“菌链贷”产品是抓手。以“菌链贷”产品为抓手,快速实现产业链场景建设,营造三方共赢局面。银行实现对公业务的新突破,寻找到服务“三农”、服务小微的新途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破解“融资难”困境,核心企业缓解付款压力,实现销售大幅增长,达成“共赢”。
五、问题延伸与思考
通过“菌链贷”贷款产品的实施,我行在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上有了更好的目标和计划,下一步,我行将以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决策部署及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胸怀“国之大者”“省之大计”“民之大事”,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守市场定位,发挥农信优势,聚焦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全力服务道真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典型案例6: 桐梓农商银行:“生猪贷”—“贷”动县域生猪产业稳步发展
一、工作背景
近年来,受非洲猪瘟疫情、新冠病毒疫情等多方面影响,生猪产业受到巨大冲击,生猪出栏量大幅下降,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猪肉作为我国人民最主要的肉食之一,猪肉安全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生活质量,引起了党中央高度重视,连续两年在中央1号文件提出支持生猪产业稳产保供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保护生猪基础产能的决策部署和桐梓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建设规划要求,保障猪肉供给安全,我行创设信贷产品“生猪贷”,持续加大生猪全产业链支持力度,推进规模化现代生猪养殖企业发展。
二、工作过程
(一)围绕地方产业规划做好服务
我行围绕桐梓县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建设情况,积极与主管部门对接,了解项目推进过程中金融服务难点。经过认真研判,联合桐梓县农业农村局、桐梓县鑫潢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贵州桐梓日泉农牧有限公司、贵州省桐展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贵州久盛隆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开展“生猪贷”合作,全力支持县域生产产业发展。
(二)深化与生猪产业龙头企业合作
深化贵州桐梓日泉农牧有限公司、贵州省桐展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贵州久盛隆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生猪产业带头企业的合作,在生猪生产、猪场建设、种猪场改扩建、生猪屠宰等产业链条上的多领域加大合作力度,通过贷款资金在产业链内部封闭运行、核心企业推荐监管等措施,有效防控生猪贷产品风险。
三、工作成效
生猪养殖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产业,具有“猪粮安天下”的战略意义,是我县重要的支柱产业,我行从实际情况出发,多措并举,积极践行“三农”社会责任,创设金融产品,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截至2024年2月末,我行支持规模化生猪产业企业贷款15户,金额4010万元,余额2688.86万元。
四、经验分享
政银企担协力,共管风险。一是自有资金足额到位,借款人自有资金必须达到养殖场建设总投资的30%,并事先存入在我行开立的账户接受监督,且保证资金来源的合法性。二是主管部门审核把关。自有资金由桐梓县农业农村局进行评估并盖章确认或提供投入不少于30%的自有资金的相关佐证资料。三是合作企业一次性缴存生猪产业风险保证金500万元建立风险资金池,并在实际放款前按贷款金额的10%缴存业务保证金。四是合作模式形成资金闭环运行,实现资金流向可控。
五、问题延伸与思考
从桐梓县域生猪产业发展情况看,如何把企业“有价资产”变为抵押“有效资产”是当前畜禽养殖行业企业需要解决的融资难题。同时,也是一定程度制约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的重要因素。一是“活体抵押”权属确认难。活体抵押防止重复抵押,确保抵押物唯一可控难度较大。二是活体抵押物状态监控难。金融机构及时掌握抵押物状态较难,存在抵押物失控顾虑。三是活体抵押易发生疫病风险损失。一旦发生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疫病灾害,抵押物价值波动较大且得不到有效补充。
典型案例7:普惠金融助力新市民安居乐业
一、背景及意义
为积极响应监管部门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号召,促进正安辖区稳企业保就业,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我社与中国人民银行正安县支行以安场镇兴庄村为试点打造小微企业金融示范村,以再贷款资金注入金融“活水”,推广政策效果,充分发挥党建+金融的力量,协助县委、县政府“引领金融队伍,盘活一地资源,建好一个村子,推动一方发展”。并深入践行“金融为民”的服务理念,通过构建新市民金融服务专属组织架构、提供“易地搬迁”新市民金融普惠服务、实施“乡村振兴”新市民金融助力计划、推出“社保+金融”新市民社会保障服务等一系列举措,旨在全方位满足新市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助力新市民服务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和谐统一。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新市民服务中心
截至2023年12月末,正安农信联社成立设立两个新市民服务中心,分别坐落于正安县凤仪镇和正安县瑞濠街道办。在金融服务推广方面,我社已发放新市民快贷余额达3.8万元,惠及9178户新市民家庭。
自“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挂牌成立了以来,正安农信联社持续探索“一中心二产品三连接”金融服务平台建设目标,不断充实新市民中心的服务功能,深化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大力推广新市民快贷产品,满足新市民群体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并充分利用乡情贷这一具有地域特色的金融产品,进一步贴近新市民的生活实际。同时积极整合区域内的普惠金融服务点、营业网点等资源,形成区域性的金融服务平台网络,从而全面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的专业性、全面性和便捷性。
(二)小微企业金融示范村
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效实施,促进辖区内经济蓬勃发展,并切实减轻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负担,正安农信联社坚守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积极申请支农再贷款资金。并以安场镇兴庄村作为试点,深入开发贴合当地特色的金融产品,并制定了专项服务方案。
自兴庄村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案实施以来,我社向兴庄村发放了459户贷款,总金额达到6704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兴庄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村居环境改善以及产业的创新发展,兴庄村的经济活力得到了显著增强,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稳步提升。
三、工作成效
(一)规范新市民快贷产品管理
我社将新市民快贷作为服务新市民的重要抓手,结合业务运行实际,修订并完善了新市民快贷管理办法,印发《正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乡村振兴·新市民快贷”贷款管理办法(修订)》(正农信发〔2023〕211号),对新市民群体进行了细致分类,包括缴存公积金的民营企业职工及行政企事业单位聘用(派遣)职工、正安户籍外出务工人员、非户籍所在地个体工商户、因创业就业等原因到城镇长住一年以上城镇居民、正安籍在校大专以上在读学生等五类客群,分别制定了“新市民·企薪快贷”“新市民·乡情贷”“新市民·商户快贷”“新市民·居民快贷”“新市民·学子快贷”五个子产品,旨在更精准地满足各类新市民的金融服务需求,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支持。
(二)拓展信息渠道落实批量授信
我社以新市民金融服务为基础,积极落实推进“首贷户”增长。我社积极探索普惠批量授信,逐渐形成“数据筛选—批量授信-短信告知—跟踪问效”的模式。截至目前,已完成大零售空白客户、码牌商户未授信名单5批次批量授信,涉及新市民10031户授信总额24766.60万元。
(三)对照指导意见完善中心功能
为有序推进“新市民金融服务”名片建设,践行“三有”百姓银行目标,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质效,我社积极参与省联社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试点工作,截至12月末在新市民金融服务重点定点集中宣传7次,受众2319人次;目前,已对接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全面核准更新易地扶贫搬迁户名单,一方面确定搬迁户在哪里,另一方面下发明细到营业机构明确搬迁户由谁管理,全面落实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型金融服务中心。
(四)强化中心区域信用工程建设
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周边营业机构落实普惠大走访工作,有序推进“外出人员连线”和“留守人员三关爱”行动,确保“服务跟着客户走”,及时有效解决新市民金融服务空挡难题。为留守老人开展上门金融服务418次;辖区学校联建活动2次,为留守儿童送去学习用品;开展搬迁社区走访1327人次。目前,我社已联合各乡镇人民政府召开金融知识宣讲会。
新市民金融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果,与新市民快贷的有效推广密不可分。何大姐是因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而到瑞濠定居的“新市民”。在老家格林镇从事生猪养殖,养殖场有生猪50头,2023年初,由于女儿考上大学并且自身身体状况不佳,养殖厂资金周转困难,无法支付每天800元的生猪饲料费用,想到贷款融资,又怕吃市场的亏。3月下旬,何大姐与信用社走访的客户经理说要终止经营,客户经理想到这是何大姐家稳定的收入来源,于是客观分析了经营利弊,向何大姐介绍了“新市民”贷款产品,无需抵押担保,即可放款,鼓励何大姐融资。最终,经何大姐申请,客户经理现场授信10万元用于购买猪仔和猪饲料。何大姐说:“既然信用社都相信我,给我贷款,我这个老养猪的也不怕,猪儿吃得饱,生活就有希望。”新市民快贷,带给新市民新希望。
(五)支持产业发展助推地方经济
“党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贷”主要用于支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主体,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以贷促稳,充分发挥信贷保障力量。兴庄村的“张家小院”,借着“党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贷”的东风,华丽转身。
兴庄村小微企业张帮兵的菌菇种植已经无力运转,30万元的贷款压得他喘不过气,我社主动对接村委及本人了解情况后,建议张帮兵“转型”,开始经营成本投入较小的农家乐,50万元的“党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贷”降低了融资成本,解决了张家小院的燃眉之急,现在,张家小院有果蔬、菌菇、生态家禽,经营步入正轨。
四、工作推广情况
(一)聚焦重点客群,传递服务温度。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重点聚焦正安县易地扶贫搬迁人群,除基础金融服务之外,提供适老金融、亲情连线、儿童“阅享”等服务。2023年,中心面向周边新市民开展金融夜校50余场,普惠大走访3326户,同时为老病卧床或身体残疾的特殊客群上门服务。
(二)快捷满足需求,提升服务速度。通过离行式智慧柜员机、制卡机和移动展业设备,将基础金融、社保卡办理、信贷签约等金融服务送到搬迁新市民家门口。联合临近普惠金融服务点,可以快速满足搬迁小区居民99%以上的金融需求。通过数字金融推动普惠授信,中心实现目标客群建档面100%、授信面80%以上、贷款面超40%。
(三)融入社区治理,延伸服务深度。通过党建互联,我社派出党员客户经理担任瑞新社区党总支部委员,由市委组织部下发文件聘任,兼职委员的双重身份,成为社银联动的桥梁。中心配备两名“金融管家”,为两个社区解决了1天之内兑付村集体分红的燃眉之急,推动新市民创业商户减费让利5万余元。同时探索诚信社区建设,深度参与社区治理。
(四)引领小微发展,带头富裕之路。兴庄村小微企业调研显示,该村工商注册的个体工商户414户,实际经营的168户,公司有51户,在经营的23户。我社以安场营业机构为主办点,重点支持村居家庭农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养殖户复工复产、扩大规模等;营业部小微中心为公司提供专门金融服务,截至3月末,我社共计支持兴庄村在经营公司11个,小微企业主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54户,1795万元,主要涉及茶叶、食用菌、养殖、果蔬、加工制造等。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新市民金融服务是正安农信联社全年重点工作目标之一,要全面贯彻落实《省联社遵义审计中心关于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建设试点的通知》等要求,一是逐项落实“五专五联”和“十项行动”;二是围绕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这个特点优化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运营;三是持续落实易地扶贫搬迁人口专门服务和信用工程建设管理;四是统筹新市民金融需求问卷调查和全覆盖开展新市民普惠大走访活动两项重点,全面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质效。
并以此次“普惠金融推进月”为契机,持续落实小微企业金融示范村试点工作,稳定支持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特色产业主体经营和发展,落实再贷款精准支持政策;并加大新市民快贷宣传推广力度,确保新市民快贷稳步增长,满足新市民信贷需求;持续完善和丰富兴庄村小微企业信贷产品、瑞濠新市民金融服务民生功能,坚持以帮助新市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中心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产业注入“金融活水”,持续提升网格服务水平,总结提炼可复制经验,助推新市民、村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