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会接触到的;音乐,又可以细分为许多方面、许多类型;而对于我,从小以来接触最多的也就是在器乐方面,而这音乐的魅力也将伴随我一直成长。
从5岁起,我便一直学习钢琴,或许是性格的关系,我不算是天资聪明的小孩,但是我一向比较勤奋,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也都能通过练习,对于初学的小孩,总感觉能证明学习水平的就是参与等级考试,就这么一年一年的所有的小孩都是为了考级而考级,有几个小孩是能真心的去体会音乐的魅力?我也一样,每天必须至少花上一个小时来练习考级的曲目,就只是为了在第二年考级中能顺利通过,在高一时通过了钢琴10级考试后终于感觉这一项任务完成了,之后便可以不用在每天都枯燥的练习这门必修课。
可是有时候,缘分就需要你与它不会分离,高中毕业,最终我也还是以艺术类考生进入了大学主修钢琴,这4年对于音乐的了解,我发生了质的飞跃。以前的那些年,我只是为了考级而弹琴,从来不会关注我弹得这一首曲子是哪位作曲家的,哪个时期的作品,在什么背景下而创作的呢?这些问题直到在大学,我开始系统的学习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和声学、作曲学等于钢琴相关的学科,每次专业课上老师也会对一首曲子进行深入剖析,并且学习音乐史也会了解到每个音乐家都是在什么时代、什么背景下而创作的,学了和声与作曲也会开始对整个乐曲进行段落、结构的划分,让那10多页长达5、6分钟的一首乐曲你也能轻松的背谱演奏。
从小学习钢琴时,记得最喜欢听肖邦的钢琴曲,只是单纯的觉得他的作品都很动听,每一首乐曲都在诉说一个故事。
后来学习了西方史,让我立马对肖邦从喜爱升为崇敬。肖邦,一位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7岁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便登台演出,他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可是他有幸也不幸,肖邦20岁时,在这个异族统治下的国家中,政治形势不断紧张,革命一触即发,让其肖邦不能不远离家乡,但也就从那一刻起,在他充满无数欢欣与痛苦的日子中便伴随着无尽的乡愁。
肖邦的作品之所有在众多音乐中显得很特别,那是因为他的作品都具有来着波兰传统的音乐风格,并且在他的玛祖卡中更是集中的表现出波兰的民族风格,至今也仍然为世人所仰慕,他这一生,用自己的音乐为波兰人们而奋斗;他用自己的音乐告诉每一位世人波兰人们不惧怕战争与痛苦的精神;他用自己的音乐,告诉着波兰自己对祖国的思念。这种爱多么的神圣而伟大。记得舒曼曾称赞肖邦的音乐是“隐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它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波兰不会灭亡”。
这一种对于祖国的热爱,也才能让肖邦的音乐天分得以更深的发挥,纵观整个西方史中,每一位音乐家的作品也都有着相关的背景而产生。而这些,如果我不去细细品味,我又怎能去真正了解这位作曲家呢?所有说,为什么同一首乐曲,每个人都能有不同的理解与风格?但哪一种风格最为好,我认为是要能再现作曲家当时创作背景的,最贴近作曲家风格的演奏才能让他的音乐再现出活力。
而这也正如我们生活工作一样,你只是去学习怎么做,按部就班的进行着机械的操作,你又怎么够做好?我们在工作中,不也应该在工作中学会去了解为什么这么做吗?也只有在你学会去深入的了解为什么后,你才能将其发挥到极致。
我想,“音乐”,它是一定会陪伴我一生,但是它给我带来的是更多的成长,与音乐一起成长,也让我学会在生活工作中更好的成长。或许,这就是音乐独特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