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海拾贝 > 银苑百花

三代女人的信合情缘

阅读次数:1600来源:遵义红花岗农商银行  作者:李娟  2019年5月13日
分享到: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微信

1955年秋天一个的傍晚,秋蝉的沙鸣声陪伴夕阳映照着三合镇的一个小村寨,十几户人家的代表正聚集在卢家的院坝开大队会。一个女人在院坝中间跟村民们讲解着什么,旁边坐着两位背着黄挎包的年轻小伙子,背包上印着“信用社”三个字。那个女人是大队妇联主任,这个寨子唯一的一名共产党员。“现在根据国家政策,上头要成立信用合作社,给老百姓存钱,再把钱贷给那些需要用钱的人。存钱的咩,信用社付利息给你,贷款的咩,你付利息给信用社。大家现在可以拿点钱买点股金,当信用社的社员,二啷天信用社有收入,我们就可以分红了。”看着开会的村民们似懂非懂,她接着说:“啷个,我先带个头,入5块钱的股。”于是旁边的小伙子收下她递过来的纸币,给她作了登记,另外一个背挎包的人填了一个小红本本,盖了章发给她。开会的村民们一个接一个,三块两块地登记……


这个信任信用社的女人,是我的外婆。

2002年夏天的一个傍晚,贵遵铁路的一个小车站旁边,货运火车时不时地发出哐当哐当的声音打破山谷的寂静。喇叭里传来通知,叫大家到车站的后院开坝坝会,信用社的刘主任把单车和草帽放在一边,招呼陆陆续续到来的村民坐下,为他们讲解贷款的政策,提醒某些村民该还款了。一个已经带着两女一子寡居十年的女人,正愁还没有凑够儿子上大学的学费。从来没有贷过款的她大起胆子问刘主任她可不可以贷款,村支书帮她跟老刘说着她的情况,“人勤快得很,打田栽秧样样都行,还养了几头母猪,比个男的还扎进”,刘主任听说她又勤快又踏实,当即答应贷了五千块钱给她。儿子上大学后,她卖了家里的母猪和猪崽儿,跟着大女儿一起去了浙江打工,两年后还清了贷款的本金和利息。

这个对信用社守信的女人,是我的婆母。

2018年盛夏的一个傍晚,海龙湖畔蛙声一片。龙泉村陈其渊家枇杷树下,足有一层楼高的大荧幕上,一部幽默的抗战电影惹得在场的五六十个男女老少捧腹大笑。正当看到打鬼子的精彩时刻,电影暂停,一个穿着信用社工作服、戴着党徽的女人走上前去,跟老乡们介绍了信用社现在的存款产品有哪些、假币怎么识别、电子银行的好处等等知识,虽然很久没看过露天电影的观众们很想探究后面的电影剧情,但是年轻村民对信用社的业务还是很感兴趣,“黔农E贷需要啷个办?”“手机银行安全不哟?”“贷款需要啥子手续?”……几个穿着工作服的人一一跟大家作解答,这已经是他们这个夏天举办的第十一场金融夜校。一场场的金融夜校,让这个戴党徽的女人邂逅过茅衙寺的夕阳,欣赏过葡萄园的晚霞,沉醉过贡米村的稻香……像其他热爱农信的青年一样,她和同事们或者奔走在田间地头,或者加班至深夜周末。之所以愿意热情奋斗,因为他们对农信事业有信心。

这个对信合事业有信心的女人,就是我。

时光在飞逝,时代在改变,但是农信事业的初衷未变。信合的“信”字,一直承载着股东的信任、客户的信守和员工的信心,我们家的三代女人,刚好以三种不同的身份结下这三种不同的信合情缘,见证了三个年代的信合成长。

未来再来,初心不改。只要信合“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定位不改,也许到下一代、再下一代,我们家又会出现新的有缘人可以讲述不同的信合故事。因为,老百姓永远都是“百姓银行”的有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