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风雨飘摇,中国共产党在黔北重镇紧急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暨“遵义会议”,标志着我们党开始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新阶段的开启。“遵义会议”的召开是我们党政治上走向成熟的起点,也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极端危机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遵义这座黔北重镇、红色革命老区,也因此得名“转折之城”。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是党领导下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2020年4月,农发行贵州省分行与遵义市人民政府签订《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遵义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贵州遵义分行围绕全面取得脱贫攻坚胜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用心、用情、用力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2020年至今累计审批项目贷款92个、金额244.98亿元,投放贷款302.53亿元,提前完成战略合作目标。
完善基础设施,助力老区旧貌换新颜
“苟坝会议”会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的马鬃岭山脚,87年前,毛泽东在此用一盏马灯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马鬃岭山脚下比邻的花茂村和苟坝村以前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出行难、饮水难、农田灌溉难、村民增收难,深深的贫困使“荒茅田”的年轻人只能出去闯荡。
围绕“红色苟坝、乡愁花茂”,遵义分行致力于助力革命老区基础设施改善,累计投放1亿元贷款(2019年6月审批金额1亿元)支持播州区第一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建设。项目的实施,直接改善了苟坝村与花茂村生产生活条件,一条条乡村柏油路、串户路纵横交错,组成助力乡村振兴的大动脉,唤醒乡村建设的勃勃生机,往日破破烂烂、东倒西歪的破旧房屋,荒废的田地与竹林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成片肥沃的耕地、错落有致的青瓦白墙居民楼。“昔日的“荒茅田”变得“花繁叶茂””,古老村庄旧貌换上新颜。
夯实产业根基,为老区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赤水河是一条英雄河,中央红军英勇顽强、四渡赤水,在革命战争年代以大无畏精神博取战略主动;赤水河也是一条美酒河,新时代赤水河沿岸人民利用“水”资源特色发展酱香型白酒,使之甲誉天下,形成贵州优势产业、支柱产业,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遵义分行依托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产业,整合仁怀市政府、农发行、茅台酒股份公司及仁怀市粮油收储有限总公司各自优势,创新探索运用“国际品牌+订单收购+财政兜底+定向销售”信贷服务模式,近三年累计投放红粮产业贷款16.34亿元,稳步助力扩大当地高品质有机红粮特色原材料生产基地面积,支持贵州省仁怀市粮油收储有限总公司收购农户手中本地红粮。所支持收购红粮占本地收购市场份额98%以上,占茅台酒生产用比例60%以上。
既要帮助产业融合发展,也要帮助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遵义分行围绕“酱酒产业集群规划+农发行产业链信贷支持+产业市场化运作”信贷服务模式,累计投放2亿元贷款(2021年9月审批7.62亿元)支持茅台镇白酒工业园区完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仁怀市白酒企业从“小、散、乱”的现状向“有区域、有品牌、有规模、有实力”转变,促进酱香酒产业扩能升级。
(图:遵义分行支持的酒庄建设项目)
发展“红色”旅游,推动老区文旅经济发展
丙安古镇是赤水古城保存最完好的历史街区,是全国生态示范乡镇、贵州省历史文化名镇,至今整个街区仍保持着明清时的建筑风格。1935年1月红军红一军团第二师和师团部都曾在丙安扎营,在这里,红军指战员们临危不乱、指点江山,顺利指挥完成红军一渡赤水,摆脱战争被动势态。
近些年,宣扬革命历史、革命事迹、革命精神的红色旅游兴起,面对机遇,主体建筑群老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成为制约丙安古镇红色旅游趁势发展的“瓶颈”。遵义分行在了解丙安古镇保护开发需求迫在眉睫后,围绕地方政府大力实施的“旅游兴市”战略,投放贵州省系统内首笔红色旅游产业扶贫专项贷款1.75亿元(2019年7月审批1.75亿元),积极助推赤水市丙安古镇保护与旅游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用于古镇保护修缮,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在传承好古镇历史风貌的同时,塑造出更浓红色文化氛围,使丙安古镇顺利升级为4A级景区,带动丙安古镇红色文化产业整体发展。
(图:赤水市丙安古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遵义分行将进一步传承“遵义会议”精神,把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融入支持遵义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行动,把“金融活水”源源不断输送到这片红色的土地,奋力书写新时代农发行的初心答卷,助力革命老区遵义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