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是“魔鬼”。在我们的周围,一些人就是因为任性,没有理性,最后让自己走上黯然神伤的道路而生活无彩、悔恨终身。
人生在世,没有人一辈子交好运,也没有人一辈子走背运。失败、委屈、痛苦、无奈、寂寞、诱惑等都是成功前必须要经历和承受的。面对世间百态,如果抑制不住内心的躁动、不平、抱怨,任性行事,就会与成功背道而驰、渐行渐远。
任性,是指个人对自己的需要、愿望或要求毫不克制,听凭秉性行事,放纵不约束。
任性的人,总是死脑筋,遇事不灵活,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爱钻牛角尖。
任性的人,缺乏理智,没有自控力,总是把别人的指点和劝阻当成耳边风。只有在撞了南墙时,才承认别人、认可别人的谆谆教诲。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为了获得预期结果,自信冷静地面对现实。 理性的人,懂得忍耐谦让,化解矛盾。理性不是委曲求全,而是豁达开朗,是见修养、见智慧的品性。
理性的人,有自制力,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头脑清醒。学会自控,是经验的总结,生活的提纯,智者的选择,聪明的对策,信心的标志,希望的基石。
理性的人,有理智,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该什么时候说;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该什么时候做;知道应该朝着什么样的目标迈进,保持什么样的速度前行。
当今时代,要想游刃有余行走于社会,必须始终矜持自我控制、自我止损;必须始终坚持低调做人,虚心做事,而不是任性随意。
现实中,因为自己任性不理性,给自己带来不愉,甚至是灾难的案例比比皆是。
江苏泰州的高考状元刘汉清,80年代考上了哈工大。因痴迷数学无法毕业而退学回家,如今沦为农村低保户。他用热爱蒙蔽双眼,用梦想固步自封,将满腹经纶的自己塑造成为了一个“疯子”,让人们百思不得其解。
寒门子弟的他,家境十分窘迫。但其父母一直都认为子女的教育是非常重要,希望孩子可以通过学习为自己的未来谋一个好的出路。这对于他来说,算是十分幸运的。因为在那个年代,有这样一个支持自己不断学习的父母是极其罕见的。他也不负众望,从小学习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在恢复高考的第三年,16岁的他,考上了国家级重点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系专业(哈工大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大学之一。我国航天领域很多顶端人才都出自这里)。那个年代,大学生比现在的研究生、博士生、海归生都稀罕,全村人敲锣打鼓送他踏上求学之路,是全村人的骄傲。入学之初,他也依旧在不断努力的学习,但在后期阅读了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后,对陈景润产生崇拜,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他便废寝忘食地投入到数学的研究中。由于对数学过度沉迷,忽略了专业应学科目,最终连毕业证都没获得。其所选专业在当时就业范围很广。事实上,陈景润虽然是数学专业,但他对其他科目没有放弃,而是将所有科目完成得十分出色。因为自己明白在大学时期什么对于他来说是更为重要的。对于数学的兴趣,只能是兴趣爱好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而已。而他在这一时期却陷入了误区,放弃了其他应修专业的学习。学术的研究本就是不断推翻不断论证的过程,而并非是一意孤行的不断论证。因为他对数学的痴迷,他的老师在最初也会给予一定的帮助,很多与之相关的资料和机会也会给予到他手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们发现他对研究过度沉迷,以至于耽误了毕业,也曾多次悉心提醒,但他却选择了忽略,依旧一意孤行地践行着自己的理论,以致教过他的教授都替他这个聪慧的学生感到惋惜。他的好友也曾帮助他请教专家对其所研究的方向给予一些意见和建议。专家在看过他的研究过程后,明确的表示,研究方向本身就有问题,这样不断地研究下去最终也没有任何意义。在专家给出结论后,很多人都来劝诫他,希望他不要再一意孤行的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不断钻研下去,这种钻研终将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但他对于这样的结果并不接受,他认为之所以没有未来是因为自己还没有真正的研究出结果。因为没有获得毕业证,1985年夏天,痴迷“数论”的他,从哈工大退学回家,过起了长发披肩,胡子拉渣,几乎不出家门,房间到处都是书籍和手稿,没日没夜的研究生活。这样的生活让没有任何追求的他觉得心满意足,但却让他的父母背负了沉重的生活负担。随着父母年龄的不断增大,干农活已经变得十分吃力,可他对此丝毫没有任何的意识。反而是父母十分担心他日后的生活,害怕日后当自己无法再养活这个孩子时,他该怎么办。2012年,当地政府针对他的实际情况,为他提供了低保。与他同期的同学们很多在毕业之后从事着高精尖工作。在巨大反差下,很多人都觉得很难理解。但对于他来说,从来都没有后悔过自己的决定。他一直都坚信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可以在数学领域有所突破成为像陈景润一样的数学家。
刘汉清的“悲剧”,发人深省;刘汉清的遭遇,让人深思。他的人生旅程,他的奋斗足迹,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做什么事都得适可而止,不能一味的盲目地做。方向不对要及时调整,不能将错就错。每个人的兴趣都不一样,但这并不等于执着,兴趣是自己所热爱的,就会去为之努力。而执着是一种偏爱,为了它你会放弃所有,最终一无所获。你想要成为别人书中的主人公,但人和人是不一样的,人家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你的成功,并不是每个人只要努力了就会成为他。在面对同一件事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有不同的想法,最后的结果也会不同。有人苟且于现实,有人沉迷于诗和远方,真正的对错,却无法评说。我们应该尝试不同的路,找到一条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路。给自己多个选择,毕竟人生只有一次。每个人是不同的,也许这条路适合别人,那条路才适合你,不要一味的坚持自己,或许你这个方向是错的。要学会及时更正,否则最终会毁了自己的一生。当你想要做成一件事的时候,要多参考别人的意见,每个人经历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也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遇到难题,要多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一个人要有良好的心态,端正的学习态度,要勇于向外界请教,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比你优秀的大有人在,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们应该对自己所擅长,所能够做的事情要有准确的判断,正确的了解,不能盲目的选择。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此时此刻,让我想起了我的亲身经历。那是1982年,高中毕业的我,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估计录取没有份,便卷起铺盖到学校开始补习,希望通过一年的努力,向自己的心仪学校---西南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冲刺。殊不知,在一天的上午,我收到了一所地级中专的录取通知书。捧着人们期待的录取通知书,我在学校宿舍里彻夜难眠。一方面,对这样的结果不甘心,加之老师鼓励我,你的数学成绩好,文科再补习一年,一定会考上心仪的大学的;一方面,家里特别穷,吃饭穿衣都是问题,还补习一年,父母已经无力无法再支撑了;再说,在中考、高考都需要预选的年代,能够考上一个中专,毕业后国家负责分配工作,能够吃上国家皇粮,还能够为父母及早解决经济负担,减轻家庭经济压力。如若补习一年后,成绩还不如现在,那就不是事与愿违,后悔一辈子了。思来想去,细心权衡后,走一步算一步吧!尽管有点委屈,最后还是放弃补习一年重考的想法,踏上了就读中专的道路。虽然在如今看来,当初的决策有点失误,至少因为自己的中专学历影响了事业前进的步伐,没有享受到当初一起补习的同学因为考入大学后就业文凭要高的一些职级地位和待遇,但在我看来,当时的决策也是被逼无奈而已。
凡人都会有理想、有追求。凡人都会有不满足现实的冲动。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不可能也无法与他人相比。实现理想、达到追求,要具备诸多条件。有些条件,别人与生俱来,即使你再努力、再勤奋,也难以达到。倘若你总是不去面对现实、理性对待,而是坚决不服输,任性而为,最终伤害的还是你自己。人在房檐下不得不低头。没有一个人是愿意低头的,但现实的束缚,让你不得不低头,你只得从命、认命。试想,刘汉清能够面对现实,在不放弃其他科目学习,顺利拿到哈工大这张金灿灿的毕业证书后,说不定,今天的他也许是我国材料、数学或其他领域的顶级专家,成为衣食不愁的、让人敬慕的顶尖人物;成为家庭父母、学校老师、亲戚朋友乃至全村人的永远的骄傲。毕竟,毕业证书是一个人实现舒心就业的门票,是一个人文化学识的证明。连毕业证书都没有,你拿什么去获得认可,实现就业,获得属于自己的收入养家糊口、赡养父母、回报乡邻。
凡事要理性而不可任性。在人生旅途中,有诸多无奈。小的时候,因为不如别人那样,有吃有穿,无忧无虑,自己无法获取,感觉无奈。读书的时候,因为环境、资源、教师、自身的差异,学习成绩不如别人,感觉无奈。升学的时候,因为成绩没考好,没有就读到心仪的学校,感觉无奈。毕业就业的时候,因为人脉资源和考试水平不如别人,无法到自己向往的单位或行业就业,感觉无奈。在单位执业,因为自身性格、文化程度、人脉资源不如别人,未能升职,感觉无奈。拥有小孩时,因为小孩基因差异,成长、学习不如别人,还是感觉无奈。别人有车有房,你自己还在租房和步行或乘坐公交车,还是感觉无奈。面对这些无奈,更需要理性,而不是任性。一些人就是因为自己不理性而任性,想方设法、不切实际地与别人攀比,干起了违法乱纪的事,最后成为了阶下囚和别人的笑柄、谈资。
在如今凡进必考、疫情影响就业渠道狭窄的严峻形势下,要能够如期实现自己的毕业就业,就得在大学期间勤奋努力,积聚与别人拼搏一番的能量,而不能任性而为,认为读大学可以放松、舒口气,在别人认真努力时,你却在那里优哉游哉。要知道,在就业考试时,你面对的是来自各路的神仙、精英。要在高手如云的考场上脱颖而出,拼的是各自的文化底蕴、真实本领。机遇永远是给有着准备的人留着的,没有准备的仗是难以打胜的。
人生旅途,你要走向更好的远方。你就得励精图治、积蓄力量;你就得面对现实,塑造自我;你就得摒弃任性,坚持理性。只有做一个实实在在的自我,才会在未来的人生长河中找寻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才会谱写出奋斗创造奇迹的壮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