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海拾贝 > 银苑百花

清廉金融说:讲廉洁故事 树正气清风

阅读次数:3390来源:红花岗富民村镇银行  2024年9月5日
分享到: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微信

常言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廉洁,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深根植于中华儿女的心中,久久流淌在华夏人民的血液里。在不同的时代,都留下了熠熠生辉的廉洁故事,至今仍然给我们以激励和指引。

一、以史为鉴:包拯——“岁满不持一砚归”

北宋时的包拯,深受百姓的喜爱和赞扬,被世人称为“包青天”,不仅因为他铁面无私、断案如神,更因为他清正廉洁。包拯曾经在端州任职,当时,端州盛产的砚台作为皇家贡品,深受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喜爱,此前的官员都借着向朝廷进贡端砚的名义,大肆敛取远超进贡数量几十倍的砚台来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到任后严厉禁绝了这种行为,深受当地百姓的支持和爱戴。待到包拯离任时,端州的百姓为感念包拯的功绩,捐资为包拯打制了一方砚台相赠,以作留念,包拯拒不接受并将砚台沉入了江中,从此留下了“岁满不持一砚归”的美谈。

纵观历史,清正廉洁的故事不胜枚举。古有司马迁义退玉璧、杨震深夜拒金、于谦两袖清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也涌现出了一批清正廉洁的先进典型,有“背着金条乞讨”的刘启耀、“不为亲人谋私利”的牛玉儒、“较真结伙食费”的杨善洲等等。

二、新时代廉洁家风榜样:黄大发——“公家的水泥一碗也不能拿”

在遵义,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位清正廉洁榜样,那就是“七一勋章”获得者、有“当代愚公”之称,带领群众开凿出“绝壁天渠”的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乡团结村原支书黄大发。

修渠的时候,车子拉来的水泥堆积如山,但他每次都把车厢上撒落的水泥仔细清扫入库。有一次,妻子扫了一碗水泥,想着补一补家里破损的灶台,却被黄老支书严厉呵止:“公家的水泥一碗也不能拿”。修渠期间,他经手的资金有20来万,账目上从没出过差错,即使在面临生病没钱医治的时候,也从未挪用过一分钱。群众们都说“把钱交到黄老支书手里,放一百个心,黄老支书一毛钱也不会给自己花”。

古人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向先进榜样学习的同时,我们也要从违法违纪的案例中加强警醒,常思贪欲之害,做到警钟长鸣。

三、一“贪”念一世界

从事金融工作以来,见到了太多金融系统党员干部因贪念,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最终追悔莫及的案例。近年来,猖獗的金融经济犯罪活动严重危害着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系统落马的官员已超过百余人,他们原本生活优越、身心自由,究竟是什么让他们误入歧途,迷失了方向?可能就是那一念之差吧。当他们萌生贪赃枉法的那一念时,当他们迈出愧对党和人民的那一步时,他们的人生已迥然不同。

宋人程颐说过“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患于滔天”。

一个“贪”字,他们辜负的是党和人民的悉心栽培。

一个“贪”字,他们失掉的是得来不易的事业和荣誉。

一个“贪”字,他们毁掉的是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希望。

历览古今多少官,成由清廉败由贪,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廉洁永远是时代的呼唤,正气永远是人民的期盼。作为金融系统青年,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规矩和金融系统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党性修养、筑牢思想防线,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做到慎独、慎微、慎始、慎终,不越纪律底线、不踩规矩红线,永葆廉洁底色,弘扬正气清风,为金融系统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审:万远利
二审:宋健
三审:赵阿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