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 维权 协调 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海拾贝 > 银苑百花

构筑农信人的“精神高地”——学习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阅读次数:4914来源:桐梓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作者:冯俊涛  2012年5月10日
分享到: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微信


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于2012年4月15日至19日在贵阳召开。这是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贵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贵州历史上意义重大而深远的一次盛会。会议召开期间,我认真收听了栗战书同志4月15日所作的《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的工作报告,4月19日、20日连续两天收看了新闻联播专题。我欣喜地看到,当新一届省委领导产生,全省上下一片欢腾,合力吹奏追赶跨越、经济起飞主旋律的同时,作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联系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全省农村信用社也为之精神倍增: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术君成功获选贵州省第十一届省委委员。作为农村信用社的一名员工和党员,通过学习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主要有两点体会:

一、新一代信合人守“土”有责,应时刻不忘自己姓“农”,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1952年,贵州省第一家农村信用社在桐梓县元田坝诞生,作为事件的采访人之一,我有幸了解到农村信用社发展壮大的一些历史渊源,并从中受到了深刻教育。上个世纪50年代初、中期,尽管在生产合作社、供销社、信用合作社“三大合作社”中,信用社就像一个游离的“无娘娃”,条件艰苦,工资无保障,但老一代信合人自始至终勇立“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时代号角,跻身于发展社员、组织存款、发放贷款和耕牛保险“四大任务”之中,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力拥戴。1959年7月进入元田信用社的陈顺亮,在信合事业上从不言离弃,一干就是42年中国农业银行曾给予陈顺亮这样的评价:从事农村金融工作三十年,为繁荣社会主义经济事业做出了贡献。

正是有了像陈顺亮这样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的几代信合人的努力与坚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与广大农民的不变承诺,始终占领不怕吃苦的“精神高地”,农村信用社才结出了今天的累累硕果。只有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立足“三农”的信念不动摇,长期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自觉与省联社党委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实现各项任务目标,彰显社会责任王术君理事长能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选举中成功获选省委委员,实践证明了省委、省政府对贵州农信社工作的充分认可。这是全省农信系统的荣耀和骄傲,也是全省金融队伍的期盼。事实证明,在省联社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农信社2万多名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十分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精神状态,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立足“三农”,服务地方经济,彰显社会责任,捷报频传。这份荣誉的取得,让全省信合人也肩负着更加荣光而神圣的使命。正如王术君指出,全省农信社要按照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五年实现“三高于、一达到、五翻番”的总目标,结合实际,着力抓紧、抓好、抓实国发2号文件的贯彻落实,积极做好“3个15万”微型企业服务工作,扎实推进具备条件联社(合行)的改革工作,努力完成年内成立25至30家农商行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他要求全系统干部职工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要求上来,统一到省联社的部署上来。要把学习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为当前工作的头等大事。要围绕贯彻第十一次党代会及国发2号文件精神,增比进位、后发赶超,积极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要掀起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作为一名基层信合员工,只有迅速投身于学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投身于省联社的工作决策和部署,紧跟时代脉搏,才能辨清方向,看清自己,查找不足,立足自身工作岗位,实现与联社决策的“无缝对接”。